很美的台北市夜景

很美的台北市夜景
登樓賦
   作者:王粲
   輸入:山水郎
   文件:林六呆
   提供:城鄉台灣 /www.folkdoc.idv.tw/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懮。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邱。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睠睠而懷歸兮﹐孰懮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風蕭瑟而並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慘 [注] 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于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注] : 原字為 + 蠶繁體去掉兩個蟲字﹐據辭海﹐通慘。


----王粲(177-217)﹐字仲宣﹐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



山水郎
970808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洛神賦
   作者:曹植
   文件:林六呆
   提供:城鄉台灣 /www.folkdoc.idv.tw/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擐﹐車邊〕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末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農〕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脣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採旄﹐右蔭桂旗。壤皓腕于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珮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王弟〕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睠睠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採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褂﹐無卜〕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寧〕。休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於是越北〔止〕。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脣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王當〕。雖潛處於太陽﹐長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馬非〕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 柱


簡體字原稿來自:新語絲電子文庫(www.xys.org)


附錄~樹梢上的小精靈 http://night78.myweb.hinet.net/birds.htm





慈經~~祈願祝福...十方法界   (請開音響)http://www.buddhanet.net/filelib/mp3/metta.mp3









 慈經:   願我無敵意、無危險。
  願我無精神的痛苦。
  願我無身體的痛苦。
  願我保持快樂。

願我的父母親,
  我的導師、親戚和朋友,
  我的同修,
  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在這寺廟的所有修禪者,
  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在這寺廟的比丘、沙彌,
  男教徒、女教徒,
  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我的四資具的布施主,
  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我的護法神:
  在這寺廟的、在這住所的、在這範圍的所有的護法神,
  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一切有情眾生:
  一切活著的、一切有形體的,一切有名相的、

         一切有身軀的,一切雌性的、一切雄性的眾生,
     所有聖者、所有非聖者,所有天神、

        所有人類,所有苦道中的眾生,
     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一切眾生脫離痛苦。
  願他們不失去正當途徑所獲得的一切,
  願他們依據個人所造的因果而受生
  在東方的,在西方的,在北方的,在南方的,
  在東北方的,在西北方的,在東南方的,在西南方的,
  在下方的,在上方的,
  願一切有情眾生:
  一切活著的、一切有形體的,一切有名相的、一切有身軀的,

         所有雌性的、所有雄性的眾生,
  所有聖者、所有非聖者,所有天神、所有人類,所有苦道中的眾生,
  願他們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一切眾生脫離痛苦。
  願他們不失去正當途徑所獲得的一切,
  願他們依據個人所造的因果而受生
  上至最高的天眾,下至苦道眾生;
  在三界的眾生,所有在陸地上生存的眾生,
  願他們無精神的痛苦、無敵意。
  願他們無身體的痛苦、無危險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范仲淹岳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
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
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
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
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
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
騝央I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
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
月十五日。
  ~


~


很美的台北市夜景

很美的台北市夜景

洞庭湖


    洞庭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蔥翠常綠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區總面積約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邊是湖南省,北邊是湖北省。洪水期間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積有3900平方千米,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四水匯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與長江相通,湖水最後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它猶如一個天然的大水庫,容納四水,吞吐長江,調節洪水,控楚帶吳。


    洞庭湖的名稱的歷來,有許多的說法。在《史記》、《周禮》、《爾雅》等古書上都有"雲夢"的記載。夢,是當時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春秋昭元年,楚子與鄭伯田于江南之夢"。又雲:"定四年楚子涉濉濟江,入于雲中。"《漢陽志》說:"雲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合起來統稱雲夢。當時的雲夢澤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里,《地理今釋》載:"東抵蘄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雲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說:"雲夢者方八、九百里。"到了戰國後期,由於泥沙的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雲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廟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後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洞庭湖碧水共天,滄溟空闊,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對它的記載和描繪無盡其數。戰國時代,偉大的詩人屈原在他的詩歌中,反復吟過美麗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在《湘君》、《湘夫人》詩篇中,屈原根據民間傳說,把洞庭湖描繪成神仙出沒之所一:一對美貌的戀愛之神,乘著輕快如飛的桂舟,吹著娓娓動聽的排簫,遊弋在秋風嫋嫋的洞庭碧波上。湘君以洞庭一帶特產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貝、桂樹、木蘭、辛夷、薜荔,構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宮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來。


    洞庭湖不僅風光佳絕,而且素稱魚米之鄉,濱湖盛產稻穀,湖中盛產魚蝦,自古為我國淡水魚著名產地。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有《洞庭魚》一詩:"洞庭魚可拾,不假更垂罾。鬧若雨前蚊,多如秋後蠅。"可見魚之多。如今湖裏盛產鯉、鯽、鳙、鰱、鳊、鱖、銀魚、鳳尾魚和蝦、蟹、龜、鱉、鱔、鰻、鰍、蚌等百餘種水產,還生長著珍稀的白鰭豚。洞庭魚中最大的是鱘魚,重達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貴的是銀魚。洞庭銀魚,歷史上即頗負盛名。據清代《巴陵縣誌》載:"銀魚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見黑點者佳,以火焙之,勝日幹者。他處出麵條魚,長二、三寸至四、五寸則賤物矣。一年冬夏產之,夏水熱不如冬美。"據傳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後遊江南時,均曾品嘗過銀魚,評價甚高。銀魚嬉遊于清水草灘的緩流之處,它銀白透明,呈圓條狀,無鱗無刺,肉質細嫩,蛋白質含量豐富,味極鮮美,向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之珍。每當荷花盛開季節,滿湖荷葉襯托著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潔,"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泛舟採蓮,成為一大旅遊項目。


    洞庭湖中的君山不僅風景佳麗,而且有許多名產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聞名,自唐代即被列為貢茶。君山銀針茶在茶樹剛冒出一個芽頭時採摘,經十幾道工序製成。它內呈橙黃色,外裹一層白毫,故得一雅號--金鑲玉。沖泡後,開始茶葉全部衝向上面,繼而徐徐下沉,最後全部堅立杯底,堆綠疊翠,宛如刀槍林立,酷似嫩筍出土,確為"茶中奇觀"。入口清香沁人,齒頰留芳。


    對於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總結,清代《洞庭湖志》所載"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雲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漁影"、"鷗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觀賞到。


    君山傳說


    從岳陽樓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島,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與岳陽樓僅一水之隔。唐代詩人劉禹錫把“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洞庭湖,比喻作一個白色的銀盤,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為銀盤中的一枚青螺。“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望洞庭》)從岳陽樓上看去,這個比喻十分傳神。
   
    君山是一座長形的小島,由72座大小山峰組成。君山雖小,名勝古跡、神話故事卻美不勝收。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並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隻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脫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後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又相傳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後趕來,船被風浪阻于洞庭山。忽聞禹帝已死於蒼梧(今廣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絕,扶竹南望,涕淚縱橫,點點淚珠灑于竹上,呈現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慟過度身亡,葬於此地,故在君山東麓有二妃墓。民間有詩曰:“禹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雲水間。當時垂淚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堅石柱,上刻麒、麟、獅、象浮雕。墓前一對石柱,上刻楹聯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二妃稱為君妃、湘妃,為了紀念她們,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也叫湘山。據說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稱的由來。
   
    有趣的是,君山在歷史上還有過負罪的傳說。據傳,秦始皇當年巡狩天下,船過君山時,忽然風浪大作,始皇大怒,說:“我真命天子行舟,本應風平浪靜,是誰如此大膽,竟敢興風作浪?”接著,他便問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說是君山。始皇一聽愈加惱怒,說:“普天之下,唯我為‘君’,怎麼山也稱起‘君’來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樹木,並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臨湖石壁上仍可見一石印,長1米,寬0.8米,字跡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稱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後人演繹唐人李朝威所寫《柳毅傳》的故事開鑿的。柳毅是個落第書生,路遇一個滿面淚痕的牧羊女。她自稱是洞庭龍王的女兒,因受丈夫虐待而流落此地,遂祈請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給龍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龍宮。柳毅來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龍宮,完成傳書之托。龍女得救後,和柳毅結為夫妻。現存“柳毅井”,在君山龍舌山之尾,建築別致。井口直徑1米,深10余米,井壁有一手持寶劍的巡海神浮雕,傳為柳毅的引路者。離井5米處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兩側有蝦兵蟹將浮雕,傳為迎柳毅下湖的兵將。
   
    君山上還有一個群山懷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紹興元年鐘相、楊麼率農民起義軍安營紮寨之處。當年不堪官府壓迫的貧苦漁民,在此揭竿而起,設水寨,造戰船,出沒于八百里洞庭。現在君山上還留有軍師洞、點將臺、萬人鍋等古跡。
   
   
   此外,洞庭山上還有軒轅臺,傳說為黃帝鑄鼎之處;有射蛟臺,傳為小后羿在此射蛟;酒香山傳說盛產酒香藤,能釀長壽酒,漢代東方朔曾在此偷飲;朗吟亭則因呂洞賓在此吟詩而得名。


     岳陽天下樓



     岳陽樓雄踞于岳陽古城西隅,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湘四水,氣勢豪壯不凡。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藤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
   
    岳陽樓雄踞于岳陽古城西隅,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湘四水,氣勢豪壯不凡。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藤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
   
    相傳這裡在三國時曾是吳國魯肅訓練水軍的閱兵臺。因為岳陽樓前的洞庭湖水面遼闊,風平浪靜,湖岸上恰巧有個山丘,確為練兵、閱兵的好地方。據《三國志》載,魯肅受孫權之命率萬人屯駐巴丘(今岳陽),在進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臨湖的西門城墻上建起了訓練和檢閱水軍的閱軍樓,此閱軍樓即為岳陽樓的前身。
   
    唐開元四年(西元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丘州,便將西門城樓擴建為樓閣,初名“南樓”,後來改名“岳陽樓”。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完善結合,其浩蕩的氣勢與悠久的歷史內涵,使之成為唐以後詩人墨客的登臨勝地,並逐漸形成一種以抒發憂國濟世為主要傳統的特殊的意蘊。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唐代著名詩人,都曾先後登樓吟詩作賦。其中,杜甫的名篇《登岳陽樓》便是這一傳統的始唱者。詩云:“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訴,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如果說先此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表現了貧士失職之悲憤,那麼杜詩則以涵天蓋地之力,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了一代詩聖與國家共命運的拳拳之心。
   
    北宋慶曆四年(西元1044年),滕子京謫守巴陵(岳陽),曾重修岳陽樓,並致書當時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請他作《岳陽樓記》。然後又請詩人、書法家蘇舜欽書寫,雕刻家邵竦刻字。於是,滕樓、范記、蘇書、邵刻,成了岳陽樓的“四絕”。
    自宋迄今,已過去900多年,現在的岳陽樓是清代同治年間重修。而蘇書邵刻《岳陽樓記》也已代之以清代乾隆年間書法家張照的手筆,但這篇名文卻依然光華燭天。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不僅將岳陽樓四週景色、早晚晴雨各種感觸描寫得淋淳盡致,展現了洞庭湖的壯美與岳陽樓的宏偉,而且進一步將杜甫精神發揚到新的高度。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抒發了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已任的崇高情懷,成為中國進步的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寫照。岳陽樓之名由是益彰,正是景以文傳,文以景揚。
       
   今天的岳陽樓為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的磚木結構建築,別具一格。進入大大樓,只見四週挂滿了歷代名人的題。二樓楹柱鐫刻著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正中十二塊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張照書的《岳陽樓記》赫然醒目,啟迪著遊人的沉思。主樓兩側還有兩座輔亭:一是以神話人物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而得名的三醉亭;一是仙梅亭,相傳因在明末維修岳陽樓時,于地下掘得一塊有梅紋的石板而得名。樓的附近還有魯肅墓、小喬墓、岳陽文廟及慈氏塔等勝跡。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