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華佗

   公元110─207年(東漢永初4年──建安12年,一說公元141─203年),三國時,東漢沛國譙(今安徽省亳縣)人,精通內、外、婦產、小兒、針灸各科及衛生學、藥物學。其中對外科尤為擅長,有“外科聖手”、“外科鼻祖”之稱。

    華佗幼年喜歡讀書,富有刻苦鑽研精神,熱愛人民,鄙薄功名利祿,立志以醫濟世,遂專攻醫學。他一生三次放棄功名仕利,不畏強暴,拒絕為貪官惡吏服務,而甘願在民間行醫。他曾先後巡醫到山東、江蘇、安徽、四川等地。據《三國志》記載,當時魏國丞相曹操患有“頭風眩”病,發病時頭部劇烈疼痛,每次都是華佗用針灸治好的,往往是針到病除。曹操想把華佗留在身邊當侍醫,華佗不願成為他個人的御醫,從而放棄為人民防病治病的機會,便借口“呆在許昌時間長了,思念故鄉”,“求還取方”而告假回家了。後來,曹操派人“累書呼之”,華佗借口“妻子有病”,拒絕回許昌為操治病,當操探知其妻并未病時,非常生氣,一怒之下,把華佗押回許昌處決了。華佗死後,埋葬在徐州王陵路,遺址至今尚存。

    在婦產科方面,華佗也有著很高的造詣,有一次,一個婦女請華佗診病,在詢問病史及平脈辨証以後,他斷定病人懷孕期間腹部受了傷,胎兒已死腹中,死胎不下。患者丈夫對此不相信,對華佗說:“你說她孕期受傷,這一點也不錯,但死胎早已下來了”。過了幾天,這個婦人的病情加重了,又來找華佗診治,再次診脈後,脈理如前,原來是雙胞胎,由于生第一個死胎時失血過多,致使第二個沒有生下來,于是華佗給患者扎針、服藥,并請來一位婦女,教給她助產的方法,結果,很快就取出了死胎。

    他除了為人民群眾治病外,還有兩大發明:一是創立“麻沸散”,在全身麻醉下,為病人進行手術﹔一是創立“五禽戲”,教人鍛煉身體。這是最早的有關醫療體育的記載。

    1.關于“五禽戲”:這是從祖國預防醫學的觀念出發,將體育用于醫療和保健事業的最早嘗試,他提出“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提倡經常體育鍛煉,以預防疾病的發生。這種重視鍛煉身體和預防疾病的態度,在當時條件下,是非常可貴的。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他設計了“五禽戲”。

    “五禽戲”是華佗根據“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思想創造的一種體育療法,即摹仿五種禽獸的姿勢,用以活動人體筋骨血脈,幫助消化、吸收,達到增強體質、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其設計是比較科學的。“虎戲”是摹仿“虎的前肢扑動”,借以鍛煉前肢(上肢)的運動。“鹿戲”是摹仿“鹿的伸轉頭頸”,借以鍛煉頭頸部的肌群、椎關節和改善大腦的血循狀況的頭頸運動。“熊戲”是摹仿熊的臥側身子,借以鍛煉軀干部分的側屈運動。“猿戲”是摹仿猿的腳尖縱跳,以鍛煉下肢的運動。“鳥戲”是摹仿鳥的張翅飛翔,以鍛煉上肢關節和胸部肌肉,幫助呼吸的運動。這些動作聯貫起來,就可以鍛煉全身,“動諸關節”,“除疾兼利蹄足”的目的。

    2.關于“麻沸散”及外科手術:麻沸散是華佗發明的一種用于全身麻醉的中藥麻醉劑,運用這種方法,可作很多較大手術,是全世界最早使用麻醉法的醫學家,比歐洲、美洲使用的麻醉法還早一千六百多年。據後漢書所載,華佗在全麻下施術的過程是: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刮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這與現代醫學的外科手術程序非常相近。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華佗就能作這樣高難度的手術,實在是祖國醫學和我國古代文化的驕傲。“麻沸散”的原配方已經失傳,僅從宋代人著的《扁鵲心書》的有關配方,可以看出麻沸散中,含有曼陀蘿花和大麻等藥物。

    另外,據日本華岡青州經驗方記載:“據傳華佗‘麻沸散’,是由蔓陀羅花一斤,生草鳥、香白芷、當歸、川芎各四錢,天南星一錢組成”。

    華佗一生治學嚴謹,處方用藥提倡少而精,每方不過幾味藥。在針灸時,他反對取穴過多,過雜。

    華佗沒有留下什么專著,這是我國醫學的一個重大損失。據傳華佗臨死前,把記錄他一生行醫經驗的幾部書交給看守他的獄卒,獄卒畏法不受,華佗也不勉強他,就含淚把書燒了。華佗的豐富醫學經驗,就這樣湮沒了。

    現存《中藏經》一書,是後人托華佗的名字而寫的,并非出自華佗之手。研究華佗的學術思想,只好參考他的學生吳普、李當之、樊阿等人著的《吳普本草》、《本草經》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