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不朽偉大ㄉ靈魂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耶穌基督胸像
維洛吉歐(1435-1488
)
與達文西聯合製作
約 1475年
赤陶土
高67公分
義大利˙保羅˙貝魯提收藏

http://tw.myblog.yahoo.com/a10302005-103020005/article?mid=851&prev=869&next=838&l=f&fid=26達文西的作品


 



□藝術家達文西


許多藝術史學者都是李奧那多‧達文西為最標準的文藝復興人。


然而以達文西作品之豐富,價值之永恆,既使是這麼廣泛的定義仍然失之狹隘。

他不屬於那個特定的時代,也無法歸類;我們對他知道的越多,越覺得他莫測高深。

我們不禁要想知道他到底是怎樣的一位藝術家。


達文西本人最瞧不起宮廷裡的「阿諛者」和「馬屁精」以及宮廷中的「假知識分子」。

他全然不把它們那粗淺的才學放在眼裡,嘲諷他們「只會抄襲前人的作品,

憑著記憶,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其他藝術家則反譏他不學無術,

充其量不過是個「設計師」而已。








□感謝國立歷史博館提供本網頁資料







回專題報導集回達文西回首頁













回首頁






 


 




世界名畫













星夜-梵谷.JPG
星夜
-梵谷.JPG
普羅旺斯的房子.JPG
普羅旺斯的房子.JPG
紫色裡的重音.JPG
紫色裡的重音.JPG
煎餅磨坊-雷諾瓦.JPG
煎餅磨坊-雷諾瓦.JPG
睡蓮-莫內.JPG
睡蓮-莫內.JPG
蒙娜莉莎的微笑.JPG
蒙娜莉莎的微笑.JPG
暴風雨.JPG
暴風雨.JPG
賽姬甦醒.JPG
賽姬甦醒.JPG
讀中的女孩.JPG
讀中的女孩.JPG

Page:   1  2  3  4  5  6 

網路哈書族



[ Prev ]      [ Next ]


附錄~搞怪版蒙那麗莎 謝謝~圓圈圈分享語言


2006/11/09 19:53


1 2


3 4


5 6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希臘羅馬神話﹞﹝不可思議故事集﹞﹝綿綿熊歷險記﹞﹝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故事集
莎士比亞生於1564年死於1616年,誕生於英國的鄉村,那是一處風景明媚、山水幽雅,令人流連忘返的好去處,因此成就了莎氏充份的幻想。
莎氏的父親是個農人,母親是富農的女兒。莎氏在如此純樸的農村中長大,讓他的作品說到像平民就像平民,像姑娘就像姑娘,像貴族就像貴族。
1582年娶了大他8歲的姑娘為妻,不久後,莎氏離開妻子去倫敦發展。由往後的戲劇看來,他的婚姻生活並不滿美,曾因為諷刺Sir Thomas Lucy,而一度下獄。
莎士在戲院裏,最初是個小配角,隨後因為他的天才,而在數年後成為數一數二的明星,有兩年的時間,他專心寫劇本,剛開始替他人修訂老劇本,爾後 他有了經驗,自己創作戲本,從此出名。可惜他的作品有很多被戲子的台主失去了,只留下現今較著名的一些。死於1616年,享年52歲。


現在,愛麗絲將帶您進入莎士比亞的國度,體驗那中古世紀貴族騎士般的生活。


奧賽羅】  
羅蜜歐與茱麗葉
哈姆雷特
李爾王】   

奧賽羅

貝倫迪諾是威尼斯有錢的議員, 他有個美麗的女兒,名為蒂絲娜。追求蒂絲娜的人很多,可惜蒂絲娜一點也不心動,因為她注重一個人的心更甚於他的外表。貝倫迪諾有個摩洛哥的朋友,名為奧賽羅,是個黑人,是個勇敢的士兵,曾經是個旅行家,後來參加戰役,成為威尼斯的將軍。他常常往來於貝倫迪諾的住處,因此早被蒂絲娜所愛慕。蒂絲娜喜歡奧賽羅講述他所經歷過的冒險故事給她聽,於是日久生情,兩人就私訂終身。但不久後,奧賽羅和蒂絲娜私訂終身的消息傳到了貝倫迪諾的耳裏,這個在市議會的老人,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於是控告奧賽羅施以巫術引誘了蒂絲娜。就在此時,威尼斯遭受到土耳其的軍艦迫害,於是政府也召受奧賽羅任命為將軍出征。貝倫迪諾在無法起訴的情形下,只好接受這樣的事實,於是他命令蒂絲娜跟隨他的丈夫而去,永遠的離開他。


奧賽羅和夫人上了軍艦以後,就聽說土耳其的軍隊因為大風浪而吹散了,所以這個島平安的度過了被攻打的恐懼。但敵人不放棄,於是謠言就開始了,他們從奧賽羅的夫人身上下手,他們用言語中傷夫人的清白。在將軍的朋友中,只有卡伯獲得奧賽羅的信任,因為卡伯曾經替奧賽羅送情書給蒂絲娜,於是卡伯知曉奧賽羅的一切,而互以朋友相稱。卡伯長得英俊瀟灑,很容易引起女子的注意,再加上他風趣的談吐,更加容易取悅女子。因此有些老人娶得年輕的妻子會十分的討厭卡伯。但奧賽羅卻不以為意。


奧賽羅提拔卡伯為陸軍中慰,於是惹惱另一位老軍官─亞哥;亞哥討厭卡伯的年輕,更討厭奧賽羅的私心偏坦,於是 他進行了一項報復計畫。亞哥知道奧賽羅夫妻兩人恩愛極深,無法用一般的謠言中傷。於是他利用「忌妒」兩字來挑撥離間,要分離奧賽羅對卡伯的信任。


不久後,島上要舉行一個慶點,慶祝土耳其的潰敗。亞哥引誘卡伯多喝一兩瓶酒,誘導他說著一些輕浮的話,於是有一位軍官來調解,卻被喝醉酒的卡伯所傷。於是事情鬧到奧賽羅那兒去,奧賽羅決定解除卡伯的官階,接著亞哥又勸卡伯去找蒂絲娜替他官說,想挽回被免職的處份。蒂絲娜答應了,於是去找丈夫求情,這時候亞哥又說著不利他們的故事。亞哥告訴奧賽羅說「蒂絲娜如此的美麗,為何會下嫁您呢?又為何嫁您之後又替卡伯官說呢?」此翻話已引起奧賽羅的懷疑。不久後,亞哥偷去了奧賽羅送給蒂絲娜的訂情之物─埃及手絹。亞哥在一次又一次的中傷之後,奧賽羅心中已難掩忌妒之火,他告訴亞哥說「如沒證據,他不會懷疑蒂絲娜的忠貞」。於是亞哥將偷得的手絹丟於卡伯必經之路讓他撿到,如此一來,他的陰謀又得逞了。


亞哥告訴奧賽羅,他曾於卡伯那見過一條如此的埃及手絹,於是奧賽羅要妻子拿出當初的訂情之物時,蒂絲娜明白,他的丈夫懷疑她的忠貞,於是她哭著入睡。當晚,奧賽羅哭著用枕頭悶死了蒂絲娜,就在此時,卡伯受傷而致,告訴奧賽羅說,亞哥想先殺了他。於是所有的陰謀水落石出。但一切已來不及了,奧賽羅終於明白蒂絲娜的忠貞但為時已晚,於是他將劍一刎,也斷了自己的生命。雖然亞哥最後伏法,但也無法挽回這樣的一個悲劇。


奧賽羅 是莎士比亞描寫人性「忌妒」可怕的一個戲碼,常常被引述來說明人性的弱點。


回選單


羅蜜歐與茱麗葉
佛龍耐是個大地方,有個兩大家族。一是凱必樓及莫太克。兩族之間有著世仇,彼此之間不相往來。有一天,凱必樓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宴會,當然只有凱必樓的人可以參加。但今日,凱必樓卻邀請了佛龍耐所有的女性。羅蜜毆是莫太克家族的長子,暗戀著一位名叫綠舒蘭的姑娘,因為這位姑娘也去凱必樓參加宴會。但凱必樓和莫太克是世仇,於是羅蜜毆及兩個好友彭福力及繆久旭等三人都帶著面具偷偷的溜了進去。羅蜜毆愛著綠舒蘭姑娘,但綠舒蘭並不愛羅蜜毆,於是彭福力要羅蜜毆去宴會裏好好的認識新的姑娘。


於是羅蜜毆認識了舞會上一位端莊優雅的小姐,對她產生愛慕之意,打聽之下竟是凱必樓的長女─茱麗葉。而茱麗葉的堂兄狄白耳則發現羅蜜毆偷偷溜進舞會,而動了殺意,不過好在有人勸阻才沒發生意外。那天夜裏,羅蜜毆並沒有回到自己的族裏,而躲在茱麗葉家中的庭院裏。那天夜裏,茱麗葉因為認識了羅蜜毆而睡不著覺,為了思念羅蜜毆,而走到房外的窗口旁,自言自語的說著愛慕羅蜜毆的情話,她未料原來羅蜜毆正躲在窗外的樹木下,如此一來,茱麗葉的情話正被羅蜜毆聽的一清二楚。於是羅蜜毆現身,也把自己對茱麗葉的好感全部說盡,他倆當下決定私訂終身。
隔日,羅蜜毆找來了自己的好友僧人替其倆秘密的主持婚禮,在神的面前結為夫妻。

不久後,茱麗葉的堂兄狄白耳在街上遇見了羅蜜毆,他想起上次宴會時,羅蜜毆不請自來的事,於是怒火中燒,動劍要殺了羅蜜毆,羅蜜毆知其是茱麗葉的堂兄而百般忍讓,但羅蜜毆的好友繆久旭卻看不過他如此的欺負羅蜜毆,而干戈相見,結果死於狄白耳的劍下,羅蜜毆忍無可忍之下而動了劍,結果卻刺死了狄白耳,而成為犯罪之人。消息很快的傳開來,於是佛龍耐的侯爵決定判羅蜜毆有罪,把他逐出佛龍耐這個地方。
茱麗葉聽到這個消息時,一方面以憂,因為堂兄死了,一方面以喜,因為她的丈夫沒事,但卻落得驅逐出境的命運。
羅蜜毆不想和茱麗葉分開,於是請求好友僧人出計策。僧人告訴羅蜜毆,要他先離開佛龍耐暫時躲到曼亞諾這個地方去,到時他在想辦法將茱麗葉送去。

於是羅蜜毆和茱麗葉就這樣被分開了。羅蜜毆走沒多久,茱麗葉的父親就決定將茱麗葉嫁與巴黎公爵,因為他根本不知曉茱麗葉已嫁給羅蜜毆。茱麗葉沒有辦法,只好也去請求僧人幫忙,僧人告訴茱麗葉說,不如將計就計先答應這門婚事,然後服下可以沈睡四十二小時的藥物,到時他們發現妳死亡,一定會將妳送至族人的墓地安葬,到時羅蜜毆會將你帶到他的逃亡之地曼亞諾去,如此一來,豈不兩全其美,於是茱麗葉拿著這尚無人試驗過的藥劑走了。
當巴黎公爵來迎娶茱麗葉時,卻聽到茱麗葉突然暴斃而死,於是只能失望傷心的將茱麗葉送往族人的墓地裏安葬。

沒想到消息傳的太快,羅蜜毆一聽到茱麗葉死亡的消息後就動身回到佛龍耐,結果卻與僧人派往的信差插身而過,那封告知他一切前後計畫的信也因此未到羅密毆的手裏。
那晚,羅蜜毆悄悄的來到墓地,卻只見到沒有呼吸的茱麗葉,他傷心極了,他實在無法想像茱麗葉紅潤的臉蛋下竟已死亡的愛妻。當夜巴黎公爵也帶著花束來祭拜茱麗葉,卻瞧見羅蜜毆的身影,他十分憤怒,認為這是對死人不禮貌的行為,於是和羅蜜毆大打出手,羅蜜毆不小心竟刺死了巴黎公爵,巴黎公爵的隨從見狀,趕緊跑回鎮上通知茱麗葉的父母。就在此刻,羅蜜毆發覺自己又闖禍了,看著自己手中的劍,又看著逝去的茱麗葉,羅蜜毆的心真得涼了,他覺得他在這世間已無任何可以留戀的事,於是他來到茱麗葉的身旁,輕喊著茱麗葉的名字,可是她一動也不動,於是羅蜜毆喝下他早已預備的毒藥,死在茱麗葉的身旁。不久後,茱麗葉的藥效已過,她醒了過來,卻發現羅蜜毆死在身邊,這時她知道,事情並沒有如僧人般預測的順利,看著羅蜜毆的死,茱麗葉再也說不出一句話,她只能默默的拿起羅蜜毆身上的匕首,往自己的身上一插,死在愛人的身邊。

巴黎公爵的隨從帶來了
茱麗葉的父母,卻瞧見僧人也出現在墓地裏。僧人哭著告知他們羅蜜毆與茱麗葉私訂終身之事,並把一切源由說明,如今一切真相大白。茱麗葉的父母為著愛女哭泣,並決定化解兩家世族的恩怨,於是請人也去請來羅蜜毆的父母,一起處理兩人的後事。從此之後,兩家族和睦相處的住在佛龍耐這個大城鎮,並將羅蜜毆及茱麗葉葬在一起,讓兩家族彼此的後代都可以記取這個教訓。


羅蜜毆及茱麗葉是莎翁筆下最引人悲泣、浪漫動容的愛情故事。


回選單


哈姆雷特
仇祺露是丹麥的王后,因為哈姆雷特國王剛去世未滿兩個月就改嫁丈夫的弟弟葛夫,而這個婚禮在當時引起全國人民的注意,這是一種輕率無情的行為。因為葛夫是個邪惡、性情卑劣之人,自然而然在人民的心裏起了一個疑心,是葛夫謀殺了前任國王。這個刺激,深深的刺進了小王子哈姆雷特的心坎裏,他十分不明白為何母親判作兩人,在父親去世未滿兩個月,就再婚了。他的母親及新任國王試著讓他快樂,但他依舊穿著喪服,不肯脫去,他懷疑叔父給他父親致死的理由─被毒蛇咬死的真實性。他一直認為母親和葛夫就是那毒蛇,共同謀害了他的父親,這個疑慮使他心神不安。


現在又有一個謠言滿天飛,有一個十分像先王的鬼魂出現在午夜十二點時,他欲言又止,一下子就消失。於是哈姆雷特就前去觀看,他看見了那鬼魂,於是追了去,來到一空地,鬼魂終於開口說道「兒啊!我是你的父王,我是被我的弟弟葛夫害死的,他趁著我睡著時,拿著毒草汁滲入我的耳裏,使我悲苦的靈魂無法安睡。兒啊!你的母親不能為我守節,證明她的虛偽,你可以為我報仇,但絕不能加害於你的母親,就讓她聽天由命好了,讓她受天良發現的責備好了。」就這樣,鬼魂消失了,哈姆雷特答應為他父親報仇。


哈姆雷特要他的部屬不准透露他遇見了鬼魂,但實際上他的精神已受到驚嚇,他有點恍惚。一方面他害怕他報仇的計畫引起叔父的疑心,另一方面又害怕叔父有加害於他的心態,於是他決定偽裝於瘋癲之下。從此之後,他的語言、他的服裝、他的舉動,都瘋瘋癲癲,完全瞞騙了他的叔父及母親,他們認為他一定是太思念先王而如此的或是因為愛情的緣故。因為哈姆雷特愛慕一位名叫可莉的女孩,她是大臣的女兒,在他發瘋之前,曾送過情書及戒指給她,在他發瘋之後,更是有過之而不及,因此哈姆雷特的叔父及母親都認為一定是愛情的緣故。可莉是個好女孩,並不因為哈姆雷特變成如此,而遠離他,反而更加的憐憫他、關愛他。


哈姆雷特心中有著疑惑,他開始懷疑他當日看見的鬼魂,以及他是否真要報仇,於是他找來一批伶人演戲,試探著叔父的反應。那些伶人照著哈姆雷特的指示上演了一齣弟弟殺害哥哥的戲碼,結果這齣戲令叔父不悅,藉故生病離席了,這舉動更加讓哈姆雷特信心大增,原來那鬼魂所言不假。當天夜裏,王后將哈姆雷特喚去,告訴他,他的新父王是葛夫,不准在上演這令人不悅的戲碼,哈姆雷特不悅,和母親起了爭吵,母親害怕已瘋癲的哈姆雷特,就在此時,躲在屏風後面的大臣喊了出來,反令哈姆雷特吃驚,拔了劍,刺了過去,殺死了可莉的父親。原來葛夫知道王后找了哈姆雷特去談話,而派了大臣去偷聽。這樣一來,哈姆雷特被放逐了,但他已明確的把話說給母親聽,已引起她良心的譴責。


葛夫將他送往英國,那時英國是丹麥的管轄之下,葛夫秘密的寫了一封信要他們一到英國就殺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早就發現事有蹊蹺。於是偷了信將人名給改了,一到英國哈姆雷特就被釋放了,不久後哈姆雷特搭船要回丹麥,結果那艘船被海盜船給攻打了,哈姆雷特刻意表現其英勇的行為,反被海盜們所佩服。海盜們要哈姆雷特將來在朝中可以酬謝他們的不殺之恩,於是他們帶著哈姆雷特回到丹麥。


一回到城內,哈姆雷特就聽到可莉的喪禮,原來自從可莉的父親被哈姆雷特刺死之後,她的神志就恍惚了,一日她爬到樹上採野花,結果樹枝斷裂掉了下來,跌入水裏溺斃。這個葬禮由可莉的哥哥羅可主持,羅可看見妹妹的棺木被沙土掩埋之際,一時悲從衷來,而跳了下去,希望自己也一起埋了。哈姆雷特瞧見這情景也一時衝動跳了下去,他認為這一切都是他的過錯,於是羅可瞧見了哈姆雷特,動了怒氣,認為妹妹的死都是他害的,最後由葛夫出面調解。葛夫假意要舉行一埸友誼賽,要哈姆雷特及羅可和好,但暗地裏卻要羅可在劍上摸毒,結果比試中,兩人各中了一劍,這時,王后也慘叫出聲,原來酒裏也下了毒,因為葛夫害怕哈姆雷特在比試中如果贏了,那麼在之後的慶功宴上也會死於毒酒之下,可惜百密一疏,竟忘了告訴王后,反令她誤服毒酒致死。這時候,哈姆雷特看著眼前的葛夫,一怒之下,刺了過去,而結束了葛夫的性命。不久之後,羅可也一命鳴呼,哈姆雷特在死之前,要其好友把他的故事流傳下去,告訴世人這個悲慘的故事。要世人警愓絕不能做出違背良心之事,不然天倫慘劇是不可避免的。


哈姆雷特是莎翁筆下四大悲劇中的一齣講述天倫相殘的故事,也是目前至今僅次於羅密毆及茱麗葉下的名著。


回選單


李爾王
李爾王是英國的國王,他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可媛嫁給亞爾巴納公爵為妻;二女兒李妮嫁給康威爾公爵為妻;可蒂莉是個妙齡女子,有法國國王及白根兌公爵在追求,他們為了求婚方便,住在李爾王的宮裏。

李爾王現今已八十幾歲,已不想再理政事,於是召喚三個女兒前來,想問問看誰最愛護他,以便將王國傳給她。
長女可媛說著,她對父王的愛無法用言語表達,她愛他勝過她自己的眼、生命及自由,於是李爾王將國家的三分之一財富留給她。
二女兒說道,她對父王的愛勝於大女兒的一切,他還舉了許多例子來證明她對父王的愛,於是李爾王開心的又把三分之一的國土贈與她。
三女兒可蒂莉不會說假話,只是答道,我愛您,著實依附她的本分,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李爾王生氣的回答,如果是這樣,那麼妳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了,我會好好的仔細思考妳的話,並且妳要好好彌補妳說的話,不然妳要損害妳的命運了。
在城中沒有一個人替可蒂莉說話,只有老臣孔德替她說話,他要老李爾王用心體會這沒有阿
腴奉承的話,可是李爾王卻聽不進去,反而將他驅逐出境,然後將剩於國土的三分之一分給了大女兒及二女兒,自己則退於幕後,領著女兒給他的薪俸過日,他召喚了法國國王及白根兌公爵來到城中,問他們誰願意娶小女兒為妻,結果白根兌公爵自動放棄,由法國國王帶著可蒂莉離開。


可蒂莉離開後,李爾王有一個月的時間跟大女兒住,不久後,大女兒開始變本加厲,開始嫌父王礙手礙腳,她不准父王帶著一百個無所事事的武士在身邊,於是想辦法要將他們遣散。老李爾王只好將自己關於屋內,與大女兒來個避不見面,這下子他身邊再也沒有人可以說話了。老臣孔德是個忠心耿耿的人,他返回國內,僑裝打扮成另一個人,化名為凱士,他找到機會親近了李爾王,不久後,李爾王有了凱士這個好僕人,他開始向他傾訴心裏的話。
大女兒可媛再也無法忍受父親的無能,她開始與父王惡言相向,李爾王只好帶著東西去次女那居住,李爾王這時想起了小女兒當時的話,原來她的話還比大女兒的話來得細微。

李爾王來到二女兒那,大女兒的信也已經送到。於是二女兒順著大女兒的意思,要父王除去五十個武士,但後來想想,她覺得再除去二十五個還差不多,但李爾王不肯,於是二女兒要父王再回去大女兒那居住。這時候的李爾王只好自怨自艾,說他當初不應該放棄國權才對,他生氣的說要復仇,要對抗這些無理的悍婦,那天晚上,雷電交加,李爾王帶著武士站在城外無法進入,除非他答應除去七十五個武士,不然二女兒不會開城門讓他進來的。但風雨無情,最後只剩下李爾王及凱士在樹林間徘徊,他們躲入一個樹洞裏,卻瞧見一個老乞丐,這時候的李爾王悲從衷來,罵道一定是他不孝的女兒導致他淪為乞丐的結果,他語無倫次,想畢是瘋了。這時候凱士只要私自決定要去法國找三公主可蒂莉幫忙。


可蒂莉知曉後,帶著軍隊出發了,不久後才找到發瘋的李爾王,在小女兒的細心照顧下,漸漸恢復了正常。就在此時,大女兒及二女兒再也不安於室,在外面有了情人,沒想到竟是同一人─卑劣的葛魯西德伯爵。這時候,二女兒的丈夫出征死了,於是葛魯西德伯爵決定要娶李妮,但大女兒可媛則怒火中燒,下毒毒死了李妮,於是亞爾巴納公爵則判可媛入獄。而小女兒的軍隊則和葛魯西德伯爵的軍隊撕殺,結果小女兒的軍隊失敗,被囚入獄而死,死後不久,李爾王也跟著走了。而凱士也就是孔德也因為年紀大了而長眠永逝。

至於葛魯西德的下埸呢?則在戰爭中死亡,而亞爾巴納公爵則因為當初並沒有虐待李爾王而成為法定的國王,統治著英國。


李爾王的故事告訴我們,子女要對父母盡孝,而為人父母者,則要明辯是非,不可太過固執。


回選單


 


希臘神話w3.ly.ks.edu.tw/~atlantia/ mythology/pandora.htm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11 Sun 2006 23:22
  • 關公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 (? - 219) 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三國時河東(今山西解縣)人。為蜀漢大將,輔佐劉備成大業,曾大破曹軍,威震一時。官歷「前將軍」、「漢壽亭侯」,後吳將呂蒙襲破荊州,被殺。諡「壯繆侯」。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關夫子」。歷朝皆有加封,宋時封為「武安王」,明封「協天護國忠義大帝」,清乾隆間詔改其諡為忠義。亦稱為「關帝」、「關聖」、「關聖帝君」、「武聖」。


        關羽幼年時,熟讀《左傳》,美髯,人稱「美髯公」。中平元年(184),關羽在家鄉犯法,逃亡到涿郡,時逢劉備在招兵買馬,與其相談,甚為投機,便投到了劉備的旗下。接著他隨劉備和張飛一起轉戰南北,參加數十次大小戰鬥,從來都不怕艱難。劉備顛沛流離,他也從無怨言。建安元年(196)劉備投奔曹操後,一次與曹操外出打獵,在眾人散開後,關羽曾要求劉備準他殺掉曹操,劉備沒同意。建安四年(199),劉備反曹,逃至徐州,由關羽鎮守下邳城,代理太守。建安五年(200),曹操攻破徐州,劉備、張飛敗逃後不知去向。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妻子,被逼降曹。曹操對關羽甚為親近,拜為偏將軍。又讓張遼去了解關羽的真正想法,關羽明確地說:「我確實很清楚曹公對我很好,但我曾受過劉將軍的厚恩,曾發誓要同生死,這是不能背叛的。所以我最終還是要去找劉將軍,不過在我走之前一定要立功來報效曹公。」曹操知道後,深感關羽很講義氣,也沒有追究。官渡之戰前,袁紹派大將顏良率軍在白馬攻打曹操的東郡太守劉延,形勢危急。曹操派張遼與關羽為先鋒,前往解救。到了陣前,關羽遠遠望見顏良的麾蓋,即策馬速衝上前,斬顏良首級。大破顏良。曹操知道後,為留下關羽,上表漢獻帝封關於為漢壽亭侯。建安五年(200)底,關羽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即封其所受的賞賜,留書,掛印告辭而去。曹操的部將們都主張追擊關羽,但曹操說:「各為其主,不追了。」


       關羽在汝南找到了劉備,又隨劉備轉戰南北,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赤壁之戰兵敗之後,劉備憑藉關羽,張飛,趙雲的武力,趕在東吳之前,收復了江南諸郡,劉備封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入蜀,留諸葛亮與關羽鎮守荊州,約一年後又調諸葛亮等入蜀,獨留關羽坐鎮荊州。


建安二十年春,孫權向劉備要荊州不成,便派呂蒙奪取了長沙,桂陽二郡,并圍攻零郡。同年五月,劉備率軍五萬到荊州,欲奪回二郡,令關羽率兵三萬到益陽。這時,東吳也做好了迎戰的準備,又用計騙降了一直堅守零陵的郝普,佔領零陵郡。東吳大將魯肅也率軍屯益陽。魯肅在益陽時,邀關羽相會,關羽按約將軍隊停與百步之外,只帶二三各隨從單刀赴會,並全身而退。


此後東吳一直想攻佔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符節及斧鉞,古代出兵征討時,天子授給大將以示威信的信物)。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于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司馬懿等建議聯合孫權,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曹操採用此策。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準備,並在十月出軍,而且將要進攻的戰略告訴曹操。但曹操的謀臣董昭卻認為,應當把東吳的打算洩漏出去,這樣可以讓關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讓關羽和東吳相鬥,曹魏作收魚人之利。曹操命人寫成文字,用箭射到關羽營中。但關羽看到了之後,猶豫不決,又耽誤了時間。


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關羽失荊州的原因很多,當時丟下東吳這個主要的對手不顧,去進攻曹軍,犯了方向性,戰略性的錯誤。同時諸葛亮的「東和孫吳」的戰略有關。


而關羽的一生,最重情義,誓言。自年輕時投奔劉備,便終生不變初衷,至死不渝。他是我國「義」的典型。


關羽也是唯一被佛,道,儒三家崇拜的神,佛教把他當成是護法。道家儒家把他當成是「忠義」的象徵,尊稱為「關聖帝君」。至今,全國各地的「關帝廟」仍香火鼎盛。


 







 


郵傳千里    中華帝國興亡史    中華百家姓    一休禪堂    

翰林別院    一葉留言

Disclaimer @ Copyright send comments and questions to


 webmaster@greatchinese.com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


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其使我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見告,我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重圓?則較死為尤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日後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愛汝至。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紙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我,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


  辛亥三月二十六夜四鼓 意洞手書



李建復/意映卿卿 http://www.tingtingmp3.com/229998/lijianfu/caiqinlijianfulianhezhuanjiyiqiangechuntian(tianshuilejijingdianfukeban/yiyingqingqing.wma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09 Fri 2006 21:42
  • 華佗

華佗

   公元110─207年(東漢永初4年──建安12年,一說公元141─203年),三國時,東漢沛國譙(今安徽省亳縣)人,精通內、外、婦產、小兒、針灸各科及衛生學、藥物學。其中對外科尤為擅長,有“外科聖手”、“外科鼻祖”之稱。

    華佗幼年喜歡讀書,富有刻苦鑽研精神,熱愛人民,鄙薄功名利祿,立志以醫濟世,遂專攻醫學。他一生三次放棄功名仕利,不畏強暴,拒絕為貪官惡吏服務,而甘願在民間行醫。他曾先後巡醫到山東、江蘇、安徽、四川等地。據《三國志》記載,當時魏國丞相曹操患有“頭風眩”病,發病時頭部劇烈疼痛,每次都是華佗用針灸治好的,往往是針到病除。曹操想把華佗留在身邊當侍醫,華佗不願成為他個人的御醫,從而放棄為人民防病治病的機會,便借口“呆在許昌時間長了,思念故鄉”,“求還取方”而告假回家了。後來,曹操派人“累書呼之”,華佗借口“妻子有病”,拒絕回許昌為操治病,當操探知其妻并未病時,非常生氣,一怒之下,把華佗押回許昌處決了。華佗死後,埋葬在徐州王陵路,遺址至今尚存。

    在婦產科方面,華佗也有著很高的造詣,有一次,一個婦女請華佗診病,在詢問病史及平脈辨証以後,他斷定病人懷孕期間腹部受了傷,胎兒已死腹中,死胎不下。患者丈夫對此不相信,對華佗說:“你說她孕期受傷,這一點也不錯,但死胎早已下來了”。過了幾天,這個婦人的病情加重了,又來找華佗診治,再次診脈後,脈理如前,原來是雙胞胎,由于生第一個死胎時失血過多,致使第二個沒有生下來,于是華佗給患者扎針、服藥,并請來一位婦女,教給她助產的方法,結果,很快就取出了死胎。

    他除了為人民群眾治病外,還有兩大發明:一是創立“麻沸散”,在全身麻醉下,為病人進行手術﹔一是創立“五禽戲”,教人鍛煉身體。這是最早的有關醫療體育的記載。

    1.關于“五禽戲”:這是從祖國預防醫學的觀念出發,將體育用于醫療和保健事業的最早嘗試,他提出“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提倡經常體育鍛煉,以預防疾病的發生。這種重視鍛煉身體和預防疾病的態度,在當時條件下,是非常可貴的。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他設計了“五禽戲”。

    “五禽戲”是華佗根據“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思想創造的一種體育療法,即摹仿五種禽獸的姿勢,用以活動人體筋骨血脈,幫助消化、吸收,達到增強體質、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其設計是比較科學的。“虎戲”是摹仿“虎的前肢扑動”,借以鍛煉前肢(上肢)的運動。“鹿戲”是摹仿“鹿的伸轉頭頸”,借以鍛煉頭頸部的肌群、椎關節和改善大腦的血循狀況的頭頸運動。“熊戲”是摹仿熊的臥側身子,借以鍛煉軀干部分的側屈運動。“猿戲”是摹仿猿的腳尖縱跳,以鍛煉下肢的運動。“鳥戲”是摹仿鳥的張翅飛翔,以鍛煉上肢關節和胸部肌肉,幫助呼吸的運動。這些動作聯貫起來,就可以鍛煉全身,“動諸關節”,“除疾兼利蹄足”的目的。

    2.關于“麻沸散”及外科手術:麻沸散是華佗發明的一種用于全身麻醉的中藥麻醉劑,運用這種方法,可作很多較大手術,是全世界最早使用麻醉法的醫學家,比歐洲、美洲使用的麻醉法還早一千六百多年。據後漢書所載,華佗在全麻下施術的過程是: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刮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這與現代醫學的外科手術程序非常相近。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華佗就能作這樣高難度的手術,實在是祖國醫學和我國古代文化的驕傲。“麻沸散”的原配方已經失傳,僅從宋代人著的《扁鵲心書》的有關配方,可以看出麻沸散中,含有曼陀蘿花和大麻等藥物。

    另外,據日本華岡青州經驗方記載:“據傳華佗‘麻沸散’,是由蔓陀羅花一斤,生草鳥、香白芷、當歸、川芎各四錢,天南星一錢組成”。

    華佗一生治學嚴謹,處方用藥提倡少而精,每方不過幾味藥。在針灸時,他反對取穴過多,過雜。

    華佗沒有留下什么專著,這是我國醫學的一個重大損失。據傳華佗臨死前,把記錄他一生行醫經驗的幾部書交給看守他的獄卒,獄卒畏法不受,華佗也不勉強他,就含淚把書燒了。華佗的豐富醫學經驗,就這樣湮沒了。

    現存《中藏經》一書,是後人托華佗的名字而寫的,并非出自華佗之手。研究華佗的學術思想,只好參考他的學生吳普、李當之、樊阿等人著的《吳普本草》、《本草經》等書。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lib.com/sango/index.htm


諸葛亮(西元一八一~二三四年),字孔明,在魏、吳、蜀漢爭霸的三國時代,任蜀漢軍師,表現驚人。年僅二十七歲,就被劉備以「三顧茅蘆」之禮,請去當他的最高戰略顧問,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三分天下」之計,並且終生為這個目標,而東奔西走。西元二二一年,蜀漢建國,他就當了丞相,劉備死後,他輔佐劉襌,充實國力。西元二二七年,呈(出師表),從事北伐。六出祁山,宿願未成,於西元二三四年,和魏軍對峙中,死於五丈原。敵將司馬仲達,在蜀軍撤退後,巡視蜀軍的陣營,曾經嘆說:孔明實在是一個軍事奇才.


  唐代大詩人杜甫寫詩稱道說:「諸葛大名垂宇宙。」這句說的是諸葛亮一生的努力作為和崇高的精神品格,對後世產生了深廣的影響,千百年來受到了人們的景仰和崇敬。清初的果親王就是摘取杜甫的這句詩,以遒勁的筆力題寫下匾額「名垂宇宙」,至今還高懸於成都武候祠諸葛亮殿前正中門廊之上。


  儘管歷代統治者和人民群眾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諸葛亮在歷史上作出的貢獻。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即諸葛亮忠貞冠世的高風亮節,和他那鞠躬盡瘁的獻身精神。唯其是這樣,儘管諸葛亮終生致力於謀求天下統一的事業未能成功,仍然受到了歷代人們極大的景慕與讚歎。恐怕和讚譽。沒有哪一位政治家或軍事家能夠像諸葛亮那樣,得到當世以及後世那麼多的褒揚和讚譽。從諸葛亮之死引起當時人們無限的悼念,以及其後一千多年間,不少地方先後為他建修祠廟的情況來看,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第一節生平背景


  中國有一句俗諺:「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意即:即使三個平庸的人,如果他們能同心協力進思廣益,必能提出比諸葛亮還高明的意見。這話把諸葛亮作為智群的標竿,亦可見諸葛亮在中嘯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諸葛亮字孔明,西元一八一年生於瑯邪郡陽都(即今山東省沂水縣),其先祖諸葛豐曾於東漢末年做過司隸校尉,父親名珪東漢末年曾任太山郡丞。諸葛亮生時母親便亡故,父親也在他十四歲時去世,其後依靠叔父諸葛玄生活,並隨即到荊州,不久叔父也逝世。諸葛亮乃在襄陽郊外一個隆中的地方,構築草廬,過著晴耕雨讀的生活,其間曾結交博凌人崔州平,穎川人徐庶、石韜,江南人虛建四人,彼此時常來往,切磋學問,那時孔明常自喻為戰國的名相管仲和樂毅,心懷大志。


  孔明原以處亂世,不原出壁,而有「退隱、躬耕、養心、樂道」之心意,後經其老師酆欣勸導:「抱此材器而不拯救斯民,非仁者之志,然出處必以正。」於是決定出世拯救世民。


  諸葛亮成就其功業最初是由友人徐庶推薦的,徐庶向漢朝帝室後裔劉備推薦曰:「諸葛亮,乃潛於地下之臥龍,將軍願見他嗎?」劉備說:「倒想瞧瞧,能帶他來此嗎?」徐庶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將軍宜紆尊降貴,前往造訪。」於是,劉備三顧草廬,好不容易於第三次時得以見。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劉玄德(備)「三顧草廬」。


  劉備見到孔明即請教「拯厄運」之道,孔明亦獻出「天下三分之計」。諸葛亮首先分析形勢及地理,認荊州為想窺伺天下,用武的關鍵之樞,而當時據守的劉表是是庸碌無能之輩,這地方正是上天致送給的根據地;其次益州(今四川)四面環山,形勢險要,乃「天府之國」,而今守備之劉璋闇弱,不得民心。所以孔明曰:「如能跟有荊、益兩州之兵向宛、洛(南陽、洛陽進攻;將軍自身率益州部眾出秦州(漢中)。百姓豈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之理?果真如此,則大業可以復興了。)又曰:「將軍要想成功霸業,則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卻可佔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取中原。」


  劉備即延聘孔明為軍師,時劉備已四十九歲,諸葛亮才二十七年,初時,劉備以師父之禮待孔明,深為關羽和張飛所不滿,但劉備明白表示:得孔明,就如魚得水一樣。二人方得釋懷。


  西元二○八年曹操建立二支強大的軍隊,而以荊州的劉表、劉備為首要征伐目標,其次為江東的孫權。劉備為實現其「天四三分 之策,最重要的是要策動孫權與曹操對抗。孔明受命策動,當他見孫權後,認為此人相貌非凡,只可激,不可勸,這就是孔明訂下的計策。乙明乃以曹操威勢廣被四海,劉備已被逼走投無路,對此情勢下,若打算以吳、越的人力與曹操對抗,不如儘早與曹操斷交,採取戰爭姿態,如果不能如此,則何不從眾謀土的意見,按兵解甲,投降算了。現行之道。僅能德兩中擇其一,此外別無他法。孫權考慮再三,果然下決心抵抗曹操,並立即命令宿將周瑜率領水師,出陣迎戰曹操,乃有歷史有名的「赤壁之戰」的勝利」。


  其後劉備於二一四年攻陷益州的成都,掌握巴蜀,真正與曹操、孫權「三國料立」。公元二二一年劉備在群臣擁戴下,於成都即位,號稱「蜀漢」,孔明亦被任命為宰相。可惜此劉備堅持要東征以報其盟弟關羽為孫權所害之仇,時又聞狂飛為孫權部下所暗殺,在此不利情況下發兵,卻又為吳軍諸略戰法所陷,致失敗,逃回白帝城,二二三年劉備病逝於此,享年六十三歲。


  劉備死前即以其子劉禪平庸無能,而託笑於孔明,劉禪亦遵照父親的遺言,凡事聽從孔明的指示,而孔明輔佐劉後主,鞠躬盡瘁。


  劉備死後,孔明面臨的最大題是打倒曹操的魏國,達成漢室的中興,但是欲達成此目的,有兩個問題亟待解決。一是和吳國的紛爭,另一是南方蠻族作亂。其中的與吳的聯盟,經孔明二次派鄧芝前往折衝,其關係獲改賴,合作終告實現。而平定南方蠻族的軍事行動則孔明於西元二二五年親征,終以「七擒七縱」的攻心戰術,使蠻族的首領虛獲表示:「公英明如神,南人從此不復反叛」,達到收攬人心,平定叛亂的目的。


  西元二二七年,孔明完成了作戰準備,集結了蜀漢的總兵力,又踏上北伐魏國的征途。臨出發前,呈奏劉禪一表,曰:「出師表」。明示何以北伐之因在於:「先帝創業未半,便中道崩殂,現在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時正是危急存亡之秋」。而其戰術部署,則為先將軍隊分為兩路。命趙雲、鄧芝二將於箕谷佈陣,其實此乃孔明苦心計劃的故佈疑陣。命令趙雲、鄧芝二將部署完後,復親率中心部隊,採迂迴戰術,向祁山前進。祁山是長安外圍的交通、軍事要地。此一高明的戰術,瞬間佔領了祁山,緊接著乘勝追擊,連續攻略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由於魏國低估了劉備死後蜀漢力量,以致遭受挫折而驚惶失措,魏明帝(魏國第三代)立即賦予部將張郃兵力五萬,前往迎擊孔明,與蜀漢軍的先頭部隊在街亭遭遇。但終因孔明起用馬謖不當,使用扭劣戰法,為魏軍所乘而喪失了街亭。連帶的佈陣於箕谷的趙雲、鄧芝的部隊也遭受魏軍的反擊,無功而退。例此,孔明不得不集中全軍,撤回漢中。後這位最受孔明器重的馬謖因圍教田令而為孔明下令處死,孔明亦因此自請處分,劉後主只好將孔明貶為右將軍。


西元二二八年冬此明再次舉兵北伐,以陳倉為目標,卻因兵糧補給不繼,不得不收兵而退,其後孔明檢應二次北代失敗的原因,主要在物資。於二三一年他再次舉邱以襲取祁山為目標,魏派司馬懿率領軍隊赴祁山救援。司馬懿以固守陣地不出戰之戰術對付期望速戰速決的孔明。迫使孔明之軍因糧食補給不繼,而收兵回師。不過在回師時,孔明早料司馬懿會乘機追擊,因此在撤退路上的小丘凌佈置伏兵,等張郃的軍隊一到,弓弩齊發,張郃的追兵陷於大亂,張郃的右膝亦被射中,悲慘的犧牲了。


西元二三四年,孔明第四次北伐舉兵十萬,改從斜谷出滑水象岸的武功,再西向佈陣五丈原,魏軍亦以司馬懿戰,同時亦採用不出戰 的持久戰略,孔明記取三次失敗經驗,在五丈原一面佈陣一面屯田生產,準備長期作戰,因此兩軍對峙百餘日,孔明此時則積勞成疾,於訂下撤退之計後,即與世長辭,時為西元二三四年八月,諸葛亮享年五十四歲。


孔明死後,其撤退之計,仍予司馬懿相當的教訓,據「漢晉春秋」記載:當時蜀軍一撤兵,司馬懿即遣兵追擊,途中忽遇楊儀率軍豎旗鳴鼓反擊過來。「那誕說,是受孔明驥了嗎?」司馬懿大為驚惶倉忙退兵,蜀漢軍遂乘機悠然離去。於是「死諸葛亮嚇走司馬懿」一語傳頌一時。有人將此事告司馬懿,他苦笑道。「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第二節重要戰役概述


一、赤壁之戰


(一)曹操南下荊州


建安十三年(二○八年)春正月,曹操一回到鄴城,就在玄武池習練水軍,加緊籌措南征。這時曹操經過北征三郡烏桓(遼西、遼東、右北平,即今河已已部與遼寧西部一帶),徹底掃除袁氏集團殘餘勢力之後,進入了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說的「此誠額可與爭鋒」的全盛時期。


到了這年六月間,曹操授意朝近表彰他統一中原的功績,「罷三公官(太尉、司徒、司空),置丞相」,恢復西漢勸的丞相制度,以他為為丞相,總攬朝政。曹操一方面加強他對朝近的控制權力,用崔琰、毛玠作他的助手,整頓吏治,大量選拔「清正之土」出來做官。司馬懿就是這時被曹操徵辟為丞相府文學掾的,與此同時,曹操對關中割據勢力極不放心,他派張既游說馬騰到許昌做了衛尉後,才稍為心安。


這年七月,曹操擔心劉表死後,荊州落入孫權之手,或為劉備坐得。他在安排好朝中大事之後,就迫不及待地統兵南下了。臨行前,曹操問計於荀彧獻策說:「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意。」看來,曹操這次南進的勢頓,兵鋒甚說,取道宛城(南陽郡治,成河南南陽市)、葉關(屬南陽郡),以輕軍在前,大軍繼後,掩其不意,攻其不備。可是,就在曹操先頭部隊剛出發不久,八月間劉表就病死了。


劉表一死,蔡夫人等立即就擁立劉琮繼任荊州牧。在曹操大軍壓坑的緊急關頭,荊州大將蒯越和謀士傅巽等人苦勸劉琮師降曹操。劉琮開被還想「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等到九月曹軍進至新野,劉琮深感自危,他就接受了傅巽當時對荊州時局和對他自身處境的一番分析:若用劉備去抵禦曹操,佚若不勝,後果將不堪設想;假若劉備能抗得住曹操,「則備不為將軍(指劉琮)下也」,荊州也會被劉備奪去。於是,劉琮就背著劉備,派人到新野去向曹操請降。


這時,屯兵樊城的劉備,既不知道劉表病死,也不知道劉琮已向曹操納降,「久之乃覺」,立刻派遣心腹去向劉琮問個明白。劉琮眼看再也隱瞞不住了,乾脆派屬官儒士宋忠去向劉備「宣旨」,命令劉備向曹操投降。宋忠至樊城,剛把劉琮的命令傳達完,忽然得到曹操大軍已進抵宛城的報告,劉備怒不可遏,唰地拔出佩刀,指著宋忠斥責說:「即使砍下你的腦袋,也不足解我心中之恨,亦顯得大丈夫事到臨頭沒有能耐,拿汝等庸碌之輩消氣!」把手一揮,宋忠抱頭而去。


宋忠去後,劉備立刻與諸葛亮、徐庶等商議,決定從樊城撤退,速保江凌。過襄陽時,諸葛亮勸說劉備,若乘勢進攻劉琮,「荊州可有」。劉備想到劉表病重時,他在床前和劉表說的話,不禁長歎一聲,搖了搖頭,說:「吾不忍也。」於是他駐馬呼劉琮問話,劉琮懼不敢見。劉備只得轉向襄陽城東,拜辭劉表墓,「涕泣而去」。這時,劉琮左右及荊州百姓紛紛追隨劉備南行。


到了當陽(今湖北當陽縣東),劉備這支軍隊和百姓相雜的隊伍,浩浩蕩蕩,人數竟增至十餘萬之多,輜重車達數千輛,道路擁塞,一天才走十多里。諸葛亮眼看這麼疲疲沓沓地撤退實在太危險了,他和劉備商之後,決定派遣關羽率領水軍,乘船數百艘,從水路先趕往江凌去。可是這樣下去還是不行,有人向劉備分析當時的情況,認為雖擁有大量部眾,但真正能上陣打仗的披甲戰士不多,若曹兵大隊擁來,如何能抵擋得住,因此勸說劉備「宜速行保江凌」要緊。劉備聽了,連連搖頭,不勝感慨地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這固然反暈了劉備在事業上重視民心的可貴品德,但從當時的形勢對劉備來說,確實是非常險惡的。


曹操在新野接受了劉琮的投降之後,聽到劉備向江凌撤退的消息,心中甚為不安,他既擔心江凌這個長江邊上的荊州戰略要地為劉備所據;更害怕劉表過去貯存在江凌的大批軍樲糧食用來武裝劉備新近收編的龐大軍隊。這樣一來,就會使整個戰局向著不利於自己的方面轉化。因此,曹操拋開輜重中輛,率輕軍趕到襄陽。一到襄陽,得知劉備早此從襄陽過去了。於是曹操親自率領「精騎」五千,以一日一夜行三百里急追劉備,終於在當陽縣東邊的長版地方追上了。


劉備的隊伍被曹操的騎兵一衝,頓時大亂。這時劉備連妻子也顧不上了,急忙和諸葛亮等率領親隨數十騎向側面漢水邊奔走,去會合關羽水軍,留下張飛領二十騎拒後。曹軍追至,張飛據水斷橋,瞋目標矛吼道:「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曹軍見張飛如此氣概,又聞張飛威名,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沒有一個人敢上前去。這就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上大加渲染的「張翼(益)德大鬧長版橋」的故事。其實,張飛當時也只不過是以「決死」之勇,逞一時之威,鎮懾住了敵方,但並不能持久,所以他「據水斷橋」,很很就追隨劉備去了。


當陽這一仗,曹操不僅「大獲其人眾輜重」,劉備的兩個女兒也被曹操部將曹純虜獲了。劉備的甘夫人和一歲的弱子阿斗,賴趙雲保護,「皆得免難」。徐庶因母親被曹軍擄去,他來向劉備辭行,用手指著自己的心對劉備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當時劉備、諸葛亮心情固然十分惋惜,但也找不出理由來挽留徐庶,只好和他依依惜別了。顯然這和小說上徐庶之母被曹操劫至許昌,程昱倫造徐母之書召徐庶去劉歸曹,徐庶離開劉備時「走馬薦諸葛」的故事迥然不同。


劉備、諸葛亮和徐庶惜別後,急奔漢津口與關羽水軍會合,渡過漢水,又與從江夏趕來接應的劉琦軍遇合。這時,劉備只得放棄退守江陵的計劃,和關羽、劉琦一同退往夏口。到夏口後,劉備軍隊只剩下關羽水軍一萬和劉琦江夏軍萬餘人了。與此同時,曹操順利南進至江陵,佔領了這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戰略要地,又取得大量軍械裝備,一時軍威大盛。從佔領江陵到這年冬天東下擊討劉備的這期間,曹操在加緊進行軍事部署的同時,積極從事鞏固對荊州的新統治權。


曹操因劉琮之降,劉備又在當陽被擊潰,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兵不血刃,就把長江以北的南陽、章陵(郡治章凌,在今湖北棗陽縣東)、江夏、南郡(郡治江陵,在今湖北江陵)等荊州四郡佔領了。佔領江陵之後,立刻又派零凌人劉巴過江去「招納」長沙(郡治臨湘,在今湖南長沙縣南)、零陵(郡治泉陵,在今湖南零陵縣北)、桂陽(郡治郴,在今湖南郴縣)等三郡。同時又委派京兆人金旋為武陵(治臨沅,在今湖南常德縣西)太守。自此,荊州八郡幾乎全部落入曹操之手。曹操為表彰荊州「服從之功」,任劉琮為青州刺史,封列候。劉琮以,「蒯越等候者十五人」。收編荊州降軍七、八萬人,得水軍「艨艟鬥艦」一千多艘。這時,遠在西屬的益州牧劉璋也向曹操表示臣服,「始受徵役,遣兵給軍」,給曹操提供兵餉。


到這個時候,曹操在江陵真驕矜自得,滿以為可以沿江東下,一舉而擊盪劉備,進而威逼江東,使孫權俯首聽命了。於是,曹操躊躇滿志地給孫權送去了一封信,信中稱說:近奉辭伐罪,旄糜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顯然,曹操這封書信的用意,無非是想威嚇孫權效法劉琮,儘早向他投降。當時擁兵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觀望成敗」的孫權正在和諸葛亮進行談判,一下接到曹操這封書信,不但孫權自己猶豫起來,心中甚為驚恐,而且「以書示群臣,莫不響震失色」。


當曹操大軍開始南下的時候,孫權就密切注視著戰局的發展。劉表一死,孫權立即採納魯肅「說(劉)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的建議,並派魯肅去荊州「弔二表子,且以觀變」。當魯肅至南郡,就聽說劉琮已舉州投降了曹操,劉備正倉皇南奔,魯肅迎至當陽長版,與劉備相見。魯肅代表孫權向劉備表示慰問,並「致殷勤之」。這時,魯肅試探地問劉備打算往哪裏去,劉備假意地回答,說他和蒼梧(今廣西梧州)太守吳巨是故交,準備去投奔吳巨。


魯肅坦率而又誠摯地對劉備說:「吳巨是個平庸的人,沒有多大能而耐,而且地方偏遠,行將被人吞併,您去投奔他真沒意思。我們的孫將軍,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東英豪莫不歸附於他,現在已據有六郡之地,向精糧足,足以成就功業。我為將軍考慮,莫若遣一心腹使者去和他結好,共濟大事,將軍以為如何?」


劉備聽了,心中大喜。魯肅這一番話,正說到他和諸葛亮的心坎上。劉備讚許地向身邊的諸葛亮點了點頭,意思是說:先生在隆中不是早就提出要與孫權聯合了嗎?現在正是時候了。


二)出使東吳


諸葛亮隨魯肅乘船來到柴桑。魯肅把他延請至賓館中暫歇,就先去向孫權復命。孫權聽說劉備派來諸葛亮共商大計,急於想了解曹操方面的情況,就叫魯肅即刻引請諸葛亮相見。


諸葛亮一見孫權,見他形貌奇偉,堂堂一表;而孫權審視諸葛亮,也覺得他年輕英俊,氣宇不凡。孫權亦早聞諸葛亮之名,寒暄兩句之後,就迫不及待地探問道:「今曹操勢大,劉豫州新敗,江東處此困境,足下有何良策賜教?」諸葛亮謙遜地笑了笑,又向魯肅點了點頭,就針對孫權思想上的疑團,從分析天下大勢著手,對孫權說道:「自從海內大亂以來,將軍起兵佔領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於漢南(漢水之南),與曹操並爭天下。而今,曹操在平定河北之後,乘勝南破荊州,致使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劉豫州播遷至此,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重情況。」


諸葛亮說到這裏,看見孫權不動聲色地緊盯住他,便微微一笑,接著就說了下去:「情況如此緊迫,我請將軍根據自己的力量認真考慮一下:若是能以吳越之眾與曹操抗衡,不如趁早和他斷絕往來,爭取時間早定戰、守之策;若是不能這樣,那就只有投戈卸甲,也趁早去向曹操投降。可是現在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心卻隊豫不決,事急而不能斷。要是這樣,大禍不日就將臨頭了。」


孫權萬沒想到諸葛亮會這麼小看他,不禁生氣地反問說:「如你所言,劉豫州怎麼不投降曹操呢?」


諸葛亮旋即抓住孫權被刺激起來的情緒,理直氣壯地回答道:「漢初的田橫,不過是齊地的一個壯士,尚能守義不屈,何況劉豫州乃王室之後裔,英才蓋世,大家仰慕他如江河之歸大海,若真的大事不成,此乃天意,豈能屈從於曹操之下!」


孫權再也忍耐不住了,勃然變色地說:「我不能以江東之地,十萬兵眾,受制於曹操。我的決心下定了!」孫權話雖說得硬氣,但心上卻壓著一塊石頭,他很清楚江東的兵力,雖口稱十萬,恐怕連五萬也難湊合,而劉備剛剛吃了敗仗,又有何能耐呢?因此,他禁不住懷疑地對諸葛亮說:「固然非劉豫州莫可以抵曹操,但豫州新敗之後,又怎能去抗擊呢?」


於是諸葛亮滿懷信心,胸有成竹地向孫權具體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他首先向孫權交個底,說劉備雖敗於長板,但現在戰士陸續歸來的,以及關羽水軍,不下萬人;劉琦江夏之軍亦不下萬人,總共還有兩萬多生力軍。其次,他指出曹軍遠來疲弊,為了進行追擊「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現在已成「強弩之未」了,而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更是一大弱點。再其次,他指出荊州之民暫時歸附曹操,是迫於兵勢,並非心服。然後諸葛亮鼓勵孫權說:「今將軍如果能命猛將統邱數萬,與劉豫州同心協力,打敗曹操是自不待言的。曹軍一破,必定北還,這樣,荊州、江東不但都能安然保全,而且勢力還會大大增強。而成敗之機,就在今天了。」


當孫權舉棋未定時,魯肅說出了最使孫權感動的一番話,他說:「照我看來,眾人勸將軍投降,都是為著自已打算。比如我魯肅投降曹操,回到鄉里,品其名位,最低也可作一個下曹從事,乘牛車,有隨從,交游士林,悠閑自在,要是做官的話,或許還可以做到州郡之官。將軍您迎降曹操,能有我這樣自由自在嗎?我請求將軍早定大計,別再和那些沒骨氣的人糾纏了。」孫權聽後,不禁歎息道:「此天以卿賜我也。」魯肅立即向孫權建議,從鄱陽召回周瑜,和諸葛亮商議組今聯軍要緊。


當時孫權從他的地位出發,打心眼裏是不甘心投降曹操的,所以聽了魯肅的話,正中下懷,十分激動,他當即採納了魯肅的建議,沔人去鄱陽急召集文武群臣,再認真會商一次。


其實,周瑜一回柴桑,就從魯肅那裏了解到江東內部的情況,他在見過孫權之後,也感到很有必要統一一下認識。因此在會商之中,當周瑜聽了張昭、秦松等人重彈那番投降論調之後,再也忍耐不住了,他認為關鍵在於使孫權堅定信心,於是他對孫權說道:「曹操雖名為漢相,其實是個漢賊。以將軍英武雄才,秉承父兄之基業,據有江東,佔地數千里,兵精糧足,英雄樂建功對,正當縱橫天下,為漢朝除奸去暴。何況曹操自來送死,怎麼可以去迎降他呢?」


周瑜話到此間,看見孫權不住點頭,於是信心十足地提高聲音說道:「請將軍給我精兵數萬,進屯夏口,我一定為將蝻擊破曹操!」這時,孫權深為周瑜這一席豪言壯語所感染,毅然抽刀砍掉案桌一角,斬釘截鐵地說:「如敢有再言迎降曹操者,與此案同!」這一下,使得投降派一個個面面相覷,啞口無言了。東吳內部這一場或戰或降的爭論,至此結束了。


孫權決心下定後,孫、劉聯合抗曹的局面正式形成了。這一局面的出現,不能不歸功於諸葛亮、魯肅、周瑜的卓越識見。後來這場戰爭的實踐,又證明了他們當時的科學分析和論斷是十分正確的。


(三)赤壁鏖兵


曹操佔據江陵之初,就聽說劉備兵敗之後,去投奔東吳。這在曹操集團內部引起了一番爭論,不少的人認為孫權「必殺(劉)備」。這些人只看到孫、劉之間有矛盾的一面,而忽略了在大敵當前又有可能聯合的另一面。在這一點上,曹操的謀士程昱可謂慧眼獨具,比誰都看得清楚,他認為:曹公南下荊州,威震江東,孫權雖有謀略,「不能獨當」; 劉備早有「英名」,而他手下的關羽、張飛又「皆萬人敵」,孫權必定「資之以禦我」,豈可「得而殺也」。


按理說,程昱之見,在當時至少應當提醒曹操對孫、劉結盟的可能性引起警惕。可是,曹操大概由於勝利來得太快,因戰勝而驕,既不把屯兵樊口的劉備當一回事,也不把擁兵柴桑的孫權放在眼裏。在他給孫權送去那封「會獵於吳」的書信之後,或許他還相信孫權會殺劉備以邀功,步劉琮之後塵,舉江東以投順。


當然,雄才大略的曹操,絕不會消極地坐等孫權來投降的。他在對孫權進行政治訛詐的同時,也開始積極地做軍事進攻的一切準備,萬一孫權置之不理,就乘勢東下,擒劉備,敗孫權,務收江南而後快。


就在曹操「欲順江東下」的時候,謀士賈詡勸諫他說:「明公破滅袁氏之後,現在又佔領荊州,威名遠揚,軍勢大盛;若能以荊州之富饒,安撫百姓,使之休養生息,用不著多久,也不必興師動眾,孫權就會納土歸降的。」賈詡之諫,不用說是從長遠的利益來為曹操著想的。而曹操卻著眼於眼前的現實,要是不解決劉備、收服江南,荊州又如何能安?況且馬超、韓遂「尚狼顧關右」,他也不能老是「安坐郢都以威懷吳會」,更何況曹操正因孫權竟敢藐視他而不予理會,必欲踏平江南才能解恨。而在軍事上,也經過差不多近兩、三個月的準備,一切佈置就緒,可以說箭已上弦,不得不發了。曹操當時正在火頭上,賈詡的話如何聽得進去。


曹操冒著嚴寒,親統大軍從江凌順流東下,進至赤壁(今湖北蒲坼縣境,在長江南岸),就和孫、劉聯軍相遇。初交鋒,曹軍就吃了敗仗,退守江北的烏林,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


這時,曹軍確如諸葛亮、周瑜所預料的那樣,既遠來疲憊,不習水戰;又由於不服水土,已生疾病。而曹操還鑒於北方軍隊經受不住江上風浪的顛簸,自作聰明把戰船頭尾相互鎖連起來。這雖然減少了因船身搖晃而使北軍暈船嘔吐的現象,但卻因此而給聯軍以可乘之機。首先,周瑜部將黃蓋籍計說:「現在敵眾我寡,難以持久。今觀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真是天賜良機,正好施用火攻之法取勝他們。」


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又具體商討了如何接觸曹軍戰船的作戰方案。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黃蓋去執行。辦法是:使黃蓋派人送書給曹操,詐稱投降;待與曹操約定刺降時間之後,由黃蓋率船前去「投降」。當接近曹軍戰船的時候,便縱火焚燒,然後揮兵大進,一戰成功。


曹操接到黃蓋派人送去的「降書」,上面寫著:


蓋受孫氏厚恩,常為將帥,見遇不薄。然顧天下事有大勢,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國百萬之眾,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東方將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魯肅偏懷淺戇,意未解耳。今日歸命,是其實計。瑜所督領,自易摧破。交鋒之日,蓋為前部,當因事變化,效命在近。


曹操反覆細審書意,從他自下荊州,送書孫權,也得知江東主張投降的人不少,黃蓋書中所稱「東方將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豈不是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嗎!因而曹操對黃蓋這封降書也就不加懷疑,而且對黃蓋在書中表示「交鋒之日」,願為「前部」,又說「效命在近」,還十分讚賞。於是,曹操特別召見下書之人,經過一番「密問」之後,叫他帶話給黃蓋:「若黃將軍果能如,朝廷當授以爵賞,不用說要超過這前後所有來投順的人。」然後又具體約定了黃蓋來降的時間和暗號。


臨戰之日,黃蓋按周瑜的佈置,用艨艟鬥艦數十艘,滿載乾柴乾草,並灌以膏油,下用帷幕裏覆,上建旗審遮掩。又預備了輕快、便的「走舸」,各繫於大船之後。這天確有東南風,是否天《演義》中所說為諸葛亮所「借」,或是諸葛亮當時觀察天氣而預先測定的,查無史據。不管怎樣,當天黃蓋趁「東南風急」,以十船領先,一過江心,揚帆行駛如飛,同時令軍士齊聲高呼:「黃蓋來降!」曹軍將士紛紛擁出寨門,「延頸觀望,指言蓋降」。當船快接近曹軍水寨時,黃蓋命放開走舸,同時發火,火借風威,風助火勢,曹軍水寨頓時「煙炎張天」,並延及岸上營寨,曹軍人馬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劉備、周瑜等一見北岸火起,立刻率領輕銳水軍戰艦,擂鼓繼進,猛殺過來,曹軍大敗,「人馬燒溺死者甚眾」,就在聯軍人人奮勇,個個當先,追殺曹軍之時,黃蓋不幸中箭落水,為吳兵救起,匆忙之中沒有認出的黃蓋,把他置於一旁。黃蓋看見吳將韓當到來,強自呼喚,韓當一見,原來是首立大功的黃老將軍,不禁為之下淚,馬上派人把他送回大營去。


曹操冒煙突火,急忙率領敗殘人馬,取道華容(今湖北監利縣西北),從陸路往江凌奔逃。這時,曹操忽然想起沿江還停留著不少船艦軍資,立即派人去江邊放火燒掉,以免落入孫、劉之手。後來曹操回顧這次敗逃時的狼狽情形,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也多少反映了當時曹操在敗逃慌亂之中,還能沉著鎮定的指揮撤退。


赤壁大戰是漢末三國時期,也是我國歷史上又一次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這次大戰,孫、劉聯軍以五萬兵力大破曹軍二十多萬,迫使曹操兵敗北還。這一戰役的勝利,證明了諸葛亮在隆中的戰略規劃中聯孫策略的正確。這次大戰的結果,初步決定了曹、孫、劉三定分立的形勢,正如諸葛亮說孫權時所預料的,「鼎足之形成矣」。


資料來源:http://www2.fjtc.edu.tw/mio/Strategic/Leader/zlla.htm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