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涅槃極樂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山西五臺山有一位~~妙法法師


六根清淨  慧眼透徹 宿命通達


排解疑難 慈悲仁慈


下面這幾個故事


是其中幾個眾生的故事


總之


眾啥咪因 結啥咪果 絕對不錯


百善啥咪為先 萬惡啥咪為首? 


 

渔夫泛舟  金秋  小清泉          


死不瞑目的狗狗


五年前,賀先生四十多歲,兒子十二歲,從小就非常頑皮。上學後不但貪玩,不好好讀書,打架、逃學更是常事,父母、老師都對他沒有辦法,搞得全家不得安寧。


賀先生的妹妹篤信佛教。知道這是業債找上門來,想借助佛法來教育侄兒,幫助哥哥分憂。所以帶哥哥向妙法老和尚求教,也希望哥哥見聞法師的智慧之後能夠信佛。


「你以前殺過一條狗嗎?」師父神氣凝重地問。


「沒有,我從來沒殺過狗。」賀先生申辯說。


「狗是黃色的,背上的黃毛有點黑,你當時大概二十歲吧。」師父說明那隻狗具體的形狀及時間。


賀先生憶起了往事說:「那時我在黑龍江務農,一起務農的青年們長時間沒吃肉,就偷了鄰村一隻大黃狗,他們殺死後,我只是幫他們剝狗皮、剖腹而已。」


「你還吃了一碗肉吧?」師父又問道。


「那當然了,我去幫忙,還不就是為了解饞嗎!」他笑著說。


「你剝狗的皮,又開腹破肚,如同殺它一樣的,如今就是這隻狗,投胎作你的兒子,找你的麻煩來了。」


「那不對,它該先找抓它、殺它的人才有道理,再說他們吃的肉比我多呢!」他不服氣地說。


師父說:「至今已經二十幾年了,也許它已經找過他們幾個人的麻煩了,但不一定都是作兒子。凡參與抓狗、殺、吃的人遲早都會有報應。至於誰先報,誰後報沒有一定的。因為每個人的業力不同,受報的時間也不同。有福報大一點的,今生或來生也不會受報,要等到多生劫之後才受報,這也是沒有一定的。」


接著師父語重心長地說:「我知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今天你能來這裏,也是與佛有緣。我希望你能從煩惱中解脫出來,所以才跟你講因果的道理。你的命運,家庭的命運,都掌握在你自己手裏,是可以改變的。如果你能懺悔殺狗的罪業,每天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回向給那隻狗,再配合對孩子耐心地教育,你的孩子會變好的,你若越真誠,孩子轉變得越快。相反地,如果你不能照我說的話去做,等到你的兒子十七歲時,你家會有大事發生。再往後,你的兒子可能會有牢獄之災。千萬別掉以輕心啊!」


賀先生聽後,一語不發,眼皮也不抬,一副不以為然的神態,完全不接受師父的金玉良言。


光陰似箭,轉眼間今年賀先生的孩子十七歲,在過去的五年裏學校因孩子惡劣的行為而勒令他退學,賀先生為此花了一筆錢才保住兒子的學籍,其他小錯大錯無法列舉。為了這個孩子,賀先生夫妻倆由吵架發展到打架,五年來,家庭猶如戰場,無安寧的日子。今年春節前的一天,半夜裏夫妻倆為孩子的事而動手打起來,媽媽喊兒子幫忙,十七歲的小伙子高一米八,血氣方剛,聽到媽媽召喚,跑過來抱住爸爸的雙腿,將他摔倒在地,又按住他的雙腿,讓媽媽在爸爸身上打個夠,直到把他打昏過去,才急忙叫來救護車送去醫院急救。最後賀先生不得不離婚了事,孩子跟媽媽走了。


灿烂阳光 蓝色海洋


信不信由妳~~淫報


一九九四年初,李女士的丈夫賈先生得了「天瘡」的病,全身起泡泡,流出又髒又臭的膿水,痛癢難忍,中西醫治療均不見效。
李女士打電話給我說很想帶丈夫求見妙法老和尚,又顧慮丈夫全身爛得不能見人,內心很是矛盾,猶豫不決。


誰知第二天李女士電話裏高興地告訴我,她丈夫全身的瘡在一夜之間竟然收乾了口,結了疤,這是得病以來從未曾見過的奇蹟,決心帶丈夫來求見師父。


第三天晚上李女士陪丈夫來了,乍一看她丈夫高一米八,身材勻稱,英俊瀟灑一表人才。夫婦倆一進門就向妙法老和尚行了禮,懇求師父慈悲救助。剛一坐下李女士就問師父,她丈夫在一夜之間瘡就結了疤,現在身上一點也不癢,跟好了病似的,是怎麼回事?


師父問:「你是否曾到寺院裏求過觀世音菩薩?」


李女士回答說:「半年前他的病無法治療,我就到寺裏求觀世音菩薩救助。求求使他的病早日痊癒。」


師父說:「你們能夠來這裏,確實是你拜觀音菩薩的感應,說明你們善根深厚,與佛有緣。但是,你先生得病是他自己做錯事得的報應,只有他自己知錯懺悔永不再犯,病才會好。諸佛菩薩是希望犯錯者改邪歸正。」


後半段話師父是針對李女士的丈夫,問他說:「你認為我講的對嗎?」


賈先生連聲說:「對,對。師父講的太對了。」


師父接著說:「每個人在不明白佛法之前,都會做錯事,甚至做惡事,你如果能對自己以前做過的惡事懺悔的話,也許你的病就會好了。」


賈先生自我表白地說:「我這個人講義氣,害人的事從沒做過,打架罵人的事做過。」


師父為方便單獨細談。特地請李女士到隔壁房間去看電視。然後師父又再問他一遍有沒有做過壞事。可是賈先生仍然若無其事地說從沒做壞事。並且讓師父隨便說。


妙法老和尚感歎地說:「你得此重病,仍然執迷不悟啊!看在你妻子虔誠為你求佛的份上,我問你一件事。」師父的語氣轉為嚴厲地問:「在你二十歲時,你結識一個身高比你低半尺,瓜子臉,皮膚白淨,留兩條長辮子的姑娘嗎?她身上曾穿的藍底白花的上衣,是你送給她的,有這回事嗎?」


剛才還氣定神閑的賈先生突然臉色灰白,兩眼恐懼地盯著師父說:「她是跟我一起由城市到農村插隊落戶的同學,您怎麼認識她呀?」
「你跟她什麼關係?」


「談過一段戀愛。」


「不過你是採用欺騙的手段,強姦了她,最後又拋棄了她對嗎?」師父嚴厲地問。


賈先生整個人被震住了,撲通一聲跪倒在師父面前,緊張而細聲地說:「求求師父千萬不要讓我太太知道,我確實愛過那個姑娘,後來……」


「後來還有好幾個姑娘被你誘姦了,到結婚後,得病之前你還勾搭他人的妻子對不對?」妙法老和尚神情嚴峻地逐一揭穿賈先生的真面目。


此時,賈先生多年來邪淫的惡行全部暴露無遺,剛才口口聲聲自稱好人的他,像個罪犯一樣,全身發軟趴在地上不斷地磕頭,嘴裏不停地求饒:「師父,我有罪,我再也不敢了……。」


我目睹這一幕,也被震驚了,真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啊!儘管他此奸淫的罪行沒有受到國法的制裁,可是眼前的他,就好像聽到宣判死刑一樣心驚肉跳,整個人連魂魄都沒有了。


師父儼然像個法官,命令似的說:「先站起來,坐下。你不只是光淫人妻女,還欺瞞父母、背叛妻子,不忠不孝,真正是盜、淫妄為無惡不作,再不改邪歸正,不久你就會全身潰爛而死,死後必墮地獄無疑。」


賈先生又一次跪下來,滿懷悔意向師父磕頭,雙目含淚地保證說,今後再也不敢幹壞事了。哀求師父收他為徒,洗心革面,做個佛教徒。師父微微點頭表示應允。又叫人到隔壁請李女士過來,師父向他夫婦倆開示五戒、十善、懺悔消業的佛理。他們恭敬地聆聽師父說法,直到日落西山,才法喜充滿地離開。


自從見過妙法老和尚以後,夫妻倆每天一起虔誠念經,念佛不少於兩個小時,而賈先生的病一天一天好起來,不久就痊癒了。敬佛念經已經成為他們每天必須的課程,夫妻倆同心同德,是一個美滿的佛化家庭。


瀑布 落叶
廠裡有的,我家都有


洪師傅五十多歲,是機械廠的老鉗工。一天下午,在一位老居士陪同下來拜見妙法老師父,一進門就笑呵呵抱拳拱手,對著師父鞠了三個躬,也沒等讓坐就自個兒坐下來,一看就知是個性格爽快的人。


師父問他:「是不是因為腰痛才來的呀?」


他有點驚奇:「師父您真神了,我還沒說您就知道了。」說著站起來,背向師父撩開背後的衣服:「您看我的腰帶。」只看見他腰上帶著一圈用機器輪帶製成的,約十五公分寬的護腰。


他坐下後接著說:「我帶這輪帶護腰快十年了。醫生說是腰肌勞損,吃藥打針都無效,只能靠這護腰護著,否則連腰都直不起來。冬天春天還好點,到了夏天受的罪就別提了。這全是我年輕幹活過勞的緣故。聽這位老居士說,您是一位活菩薩,求您救救我吧!您要是把我的腰治好,我天天給您燒香,一天磕一百個頭都行。」說罷又對師父抱拳拱手。


妙法老和尚笑了笑說:「我一不是菩薩,二不會治病。我要是菩薩,我們還能坐在這兒說話嗎?如果我會治病,我應該去醫院應診。你的病好與不好,決定權在你自己。因為,解鈴還需繫鈴人嘛。現在我問你,要是讓你戒煙、戒酒、戒偷盜,再把肉也戒掉,你能做得到嗎?」


「只要我的病能好,叫我戒甚麼都行,可是我沒有偷,也沒有盜呀!」


「你的腰除了有疼痛感外,是不是還感覺很沉重?」


「對,好像腰上壓著幾拾斤重的東西。」


「你有沒有偷過工廠裏的鐵合頁、螺絲、釘子?都是整盒拿回家。」


他聽後整個人怔住了。稍後點頭說:「有這回事,我是廠裏的鉗工。『近水樓台先得月』嘛,現在誰不佔點國家的便宜,這能算偷嗎?連我們廠長也是把東西拿回家。」洪師傅申辯著說。


「把國家的財物拿回家不是偷是甚麼?你是正大光明拿走的嗎?是不是裝在空飯盒裏往廠外帶呀?」妙法老和尚嚴厲地說。


這一問可真把這位洪師傅給嚇住了,瞪著一雙大眼,盯著師父說不出話來。


「不只呢!還有鉗子、螺絲刀、鐵絲。你拿廠裏的鐵片打成自家的煙筒簸箕,用鐵條做爐通、火筷子、火鈎子…… 」


洪師傅突然打斷老和尚的話說:「師父,您是怎麼知道的?」


「就是它們壓得你直不起腰啊!」師父答道。


我突然感覺到書房像似審訊室,洪師傅剛才進屋的豪氣變成垂頭喪氣,樣子挺可憐。他低聲的說:「我拿的東西並不都是自己用,也沒有拿去賣,大都是給親友、鄰居了。工人工資低,反正是公家的,和倉庫保管員通個氣,幫個忙,這在廠裏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根本不覺得是偷盜。剛才師父的話,如同晴天霹靂,把我震醒了!真是老天有眼呀!我偷的東西您都知道!而且全壓在我腰上!這真是『惡有惡報』!這麼多年的病越來越重,原來是我偷的東西越多造成,今天才明白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句話是真的啊!我向師父保證,從今天開始,決不再抽煙、喝酒、吃肉了。決不再偷國家財物。明天就請佛像供奉起來。悔恨自己這麼遲才信佛,不然該少做些壞事。請問我應該讀哪些佛書?」


我真沒想到洪師傅悟性這麼高,聽了他這番悔過的表白,我的內心充滿法喜,看得出師父也是同樣地高興。我說:「我送些佛教書籍先讀,也可以去寺院的佛經流通處請佛書。」


他謝過後又問:「我以前拿了廠裏那麼多東西,我折成錢還回去?」


妙法老和尚說:「你要是這樣去還,麻煩可就大了。心裏知道懺悔,罪因也就清除了。至於向廠裏還債,可以採取義務為廠裏多做貢獻的辦法去補償;同時要向親友現身說法,使他們明白不應貪佔國家的財產。這就是知過必改,既知則行,一定可以將功補過。」


臨走時,洪師傅雙手捧著佛書,鄭重地對妙法老和尚說:「您等著瞧好吧,我要是不改變,就對不起您。」


半個月後,他來我家,進門就在我家佛像前叩頭,站起來後,他撩開衣服給我看 — 護腰沒有了。沒等我問,就快言快語地說:「那天從這裏回家,就覺得病好了一大半。我把答應妙法老和尚的事都一一照辦了。原先的酒櫃我油漆一新,改成佛台和經書櫃,並請了觀世音菩薩像供奉,早晚敬香跪拜。每天都看經書,佛經講得實在太好了!如今我是心寬了、氣順了、病也好了!這些日子我們家天天像過年一樣高興,真感謝妙法師父啊!」


我聽後,從心裏為他高興,這位老兄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啊!


 
鑽洞取瘤


高先生年四十多歲,體格健壯,在大公司任護衛員。三年前因為經常頭痛,經醫院檢查發現頭顱裏長了一個瘤壓迫神經,導致頭痛。於是醫生在頭上鑽個洞將瘤取出來。第二年發現頭顱裏又長了一個瘤,不得已再做一次手術。今年醫院檢查說在第一次鑽洞的位置又再長出新瘤。醫生說他這次不能再鑽洞了,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在這束手無策的情況下,特地來請求妙法老和尚開示。


師父問:「你以前是否在海上工作過?曾經殺過很多魚,而且把很大的魚活活地釘在木板上刮鱗開膛。」


「是的,我曾經當過三年海軍,長期生活在大海裏。每天捕魚吃,深海魚特別大,有一米多長,鮮蹦活跳,我就用大鐵釘,把魚頭釘在木板上,才能刮鱗開膛。師父,您能看出我這段經歷真了不起!」


「因為你過去給魚頭上釘釘子,所以現在你的病也要在頭上打洞來醫治。活魚被釘在木板上掙扎,又被你活生生的刮鱗、開膛破腹,其情境極其之殘忍。一報還一報,恐怕不只是在你頭上鑽二、三個洞而已。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長年纏綿於病榻上,生不如死,不得善終。」妙法老和尚的話猶如驚雷,驚醒了夢中人。


「師父您神通廣大,請求您救我!」


「阿彌陀佛!」師父慈祥地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如今大錯鑄成,解鈴還需繫鈴人。只要你能夠真心懺悔,戒殺食素,多多念佛,以贖前罪。」


高先生當天即開始拜佛,念《地藏菩薩本願經》,還在佛寺裏為他殺過的魚立往生牌位。直至二年後他去世時都念經拜佛,再沒有受甚麼痛苦。只是可惜他去世時還不滿五十歲。


57.gif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靜(佛經)<�先按這ㄍ音樂~縮小在項目列~做背景音樂>      

佛 說 四 十 二 章 經 - 配樂國語讀誦


                                                                                                                                                                                                          

佛說四十二章經

 


後漢摩騰、竺法蘭共譯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靈神上十九天。證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


 


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繫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


 


佛言: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婬。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擾亂者,汝自禁息,當無瞋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


 


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為惡。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已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佛言: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佛言: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佛言: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瞋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


 


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佛言:淨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沙門問佛:何者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


 


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無有不見,無有不知,無有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矣!


 


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捨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佛言:夫見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獨存;學道見諦,無明即滅,而明常存矣!


 


佛言: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會者近爾,迷者遠乎!言語道斷,非物所拘,差之毫釐,失之須臾。


 


佛言: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如是知識,得道疾矣!


 


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有自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佛言:人隨情欲,求於聲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貪世常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譬如燒香,雖人聞香,香之燼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後。


 


佛言: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


 


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佛言:愛欲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問道意。佛為解說,即得須陀洹果。


 


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學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汙。想其老者為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佛言:夫為道者,如被乾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


 


佛言:有人患婬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佛言: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挂鎧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鬥而死,或得勝而還。沙門學道,應當堅持其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眾魔,而得道果。


 


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為何業?對曰:愛彈琴。佛言:弦緩如何?對曰:不鳴矣!弦急如何?對曰:聲絕矣!急緩得中如何?對曰:諸音普矣!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淨安樂,道不失矣。


 


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佛言: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佛言: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


 


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欲,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佛言:吾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視金玉之寶,如瓦礫。視籸素之服,如敝帕。視大千界,如一訶子。視阿耨池水,如塗足油。視方便門,如化寶聚。視無上乘,如夢金帕。視佛道,如眼前華。視禪定,如須彌柱。視涅槃,如晝夕寤。視倒正,如六龍舞。視平等,如一真地。視興化,如四時木。


佛 說 四 十 二 章 經 - 配樂國語讀誦


 




~~~全國往生助念團通訊錄


http://karma-illustrated-book.spaces.msn.com/blog/cns!77F6C54BBA99D46E!383.entry


地獄圖


 


~


全國往生助念團通訊錄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BZ23.wma




 
大悲咒, 專輯: 大悲咒-無不響應, 佛光山梵唄
發行: 佛光山,普門寺-法會‧共修




DBZ22.mp3


 

大悲咒, 宣化上人親口誦持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 配樂國語讀誦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 譯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 配樂國語讀誦




國人自製的佛語動畫


三際求心
http://comic.yam.com/class/thewisdom/swf/021021.swf


燒佛取舍利
http://comic.yam.com/class/thewisdom/swf/021011.swf


未上樹時
http://comic.yam.com/class/thewisdom/swf/021001.swf


一即一切
http://comic.yam.com/class/thewisdom/swf/020921.swf


桶底脫落
http://comic.yam.com/class/3bow/swf/020911.swf


不知歲月
http://comic.yam.com/class/thewisdom/swf/020901.swf


預支煩惱
http://comic.yam.com/class/thewisdom/swf/023.swf


全國往生助念團通訊錄


人生八苦


關聖帝君慈悲


 人生難免八大苦 生不得息費心思 終日奔馳為利祿 為誰辛苦為誰儲
 人老氣衰智力失 守門看戶苦孤獨 兩鬢如霜駭骨瘦 一家之事難作主
疾病世間那個無 四大假相如色圖 有朝一日遭風雨 青黃赤白盡糢糊
人死人懼如猛虎 驕妻愛子啼哭哭 骷髏拋在荒郊外 幽靈受罪有誰知
求不得苦心如痴 心不在焉神若失 並非上天不作美 心中所欲命中無
生離異地相懸苦 死別猶如碎肝腑 多少柔情多少淚 無情無欲樂自如
怨憎相會苦特殊 冤家夫婦最痛苦 雙方專找不是處 朝暮吵鬧動文武
五陰盛苦因貪圖 食珍衣錦尚不足 放縱情欲無止境 精氣神盡入三途


 

  



DBZ23.wma




 
大悲咒, 專輯: 大悲咒-無不響應, 佛光山梵唄
發行: 佛光山,普門寺-法會‧共修




DBZ22.mp3


 

大悲咒, 宣化上人親口誦持







FZXL12.mp3 


 
 

福至心領[加持版] 作曲:林耕進 編曲:吳榮達 主唱:薩摩拉哆.耕上師
12-準提神咒

發行: 吉祥如意工作坊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惠能大師偈選












 

一、無相頌


《壇經般若品》:「吾有一〈無相頌〉,各須誦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頌曰: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二、見性偈(《機緣品》)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月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三、涅槃偈(《機緣品》)


無上大涅槃,圓明常自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斷;諸求二乘人,目以為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妄立虛假名,何為真實義?惟有過量人,通達無取捨,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眾色像,一一音聲相,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吾今強言說,令汝捨邪見,汝勿隨言解,許汝知少分。


四、真假動靜偈(《付囑品》)


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若修不動行,同無情不動。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但作如此見,即是真如用。報諸學道人,努力須用意,莫於大乘門,卻執生死智。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


五、自性真佛偈(《付囑品》)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婬性本是淨性因,除婬即是淨性身,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


t
回目錄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midi.club.st/midis/clas/d18.mid                                                                                                   父母恩重難報經   


您ㄉ誕生http://fcu.org.tw/~s92b0330/boom.html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俱。爾時,世尊引領大眾,直往南行,忽見路邊聚骨一堆。爾時,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


阿難合掌白言:『世尊!如來是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以何因緣,禮拜枯骨?』


佛告阿難:『汝等雖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廣。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


佛告阿難:『汝今將此一堆枯骨分做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輕。』


阿難白言:『世尊,男人在世,衫帶鞋帽,裝束嚴好,一望知為男子之身。女人在世,多塗脂粉,或薰蘭麝,如是裝飾,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死後,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認得。』


佛告阿難:『若是男子,在世之時,入於伽藍,聽講經律,禮拜三寶,念佛名號;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間女人,短於智力,易溺於情,生男育女,認為天職;每生一孩,賴乳養命,乳由血變,每孩飲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現黑色,其量亦輕。』


阿難聞語,痛割於心,垂淚悲泣,白言:『世尊!母之恩德,云何報答?』


 



佛告阿難:『
汝今諦聽,我當為汝,分別解說:母胎懷子,凡經十月,甚為辛苦。在母胎時,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將來,午消散去。母懷胎時,第二月中,恰如凝酥。母懷胎時,第三月中,猶如凝血。母懷胎時,第四月中,稍作人形。母懷胎時,第五月中,兒在母腹,生有五胞。何者為五?頭為一胞,兩肘兩膝,各為一胞,共成五胞。母懷胎時,第六月中,兒在母腹,六精齊開,何者為六?眼為一精,耳為二精,鼻為三精,口為四精,舌為五精,意為六精。母懷胎時,第七月中,兒在母腹,生成骨節,三百六十,及生毛乳,八萬四千。母懷胎時,第八月中,生出意智,以及九竅。母懷胎時,第九月中,兒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質,桃梨蒜果,五穀精華。其母身中,生臟向下,熟臟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聳出,山有三名,一號須彌,二號業山,三號血山。此設喻山,一度崩來,化為一條,母血凝成,胎兒食料。母懷胎時,第十月中,孩兒全體,一一完成,方乃降生。若是決為,孝順之子,擎拳合掌,安詳出生,不損傷母,母無所苦。倘兒決為,五逆之子,破損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骨,如千刀攪,又彷彿似,萬刃攢心。如斯重苦,出生此兒,更分晰言,尚有十恩:



 


第一、 懷胎守護恩;第二、 臨產受苦恩;第三、 生子忘憂恩;第四、 咽苦吐甘恩;第五、 迴乾就濕恩;第六、 哺乳養育恩;第七、 洗濯不淨恩;第八、 遠行憶念恩;第九、 深加體恤恩;第十、 究竟憐愍恩。



第一、懷胎守護恩 頌曰
累劫因緣重,今來托母胎,月逾生五臟,七七六精開。體重如山岳,動止劫風災,羅衣都不掛,裝鏡惹塵埃。


第二、臨產受苦恩 頌曰
懷經十個月,難產將欲臨,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沈。難將惶怖述,愁淚滿胸襟,含悲告親族,惟懼死來侵。


第三、生子忘憂恩 頌曰
慈母生兒日,五臟總張開,身心俱悶絕,血流似屠羊。生已聞兒健,歡喜倍加常,喜定悲還至,痛苦徹心腸。


第四、咽苦吐甘恩 頌曰
父母恩深重,顧憐沒失時,吐甘無稍息,咽苦不顰眉。愛重情難忍,恩深復倍悲,但令孩兒飽,慈母不辭饑。


第五、迴乾就濕恩 頌曰
母願身投濕,將兒移就乾,兩乳充饑渴,羅袖掩風寒。恩連恆廢枕,寵弄纔能歡,但令孩兒穩,慈母不求安。


第六、哺乳養育恩 頌曰
慈母像大地,嚴父配於天,覆載恩同等,父娘恩亦然。不憎無怒目,不嫌手足攣,誕腹親生子,終日惜兼憐。


第七、洗滌不淨恩 頌曰
本是芙蓉質,精神健且豐,眉分新柳碧,臉色奪蓮紅。恩深摧玉貌,洗濯損盤龍,只為憐男女,慈母改顏容。


第八、遠行憶念恩 頌曰
死別誠難忍,生離實亦傷,子出關山外,母憶在他鄉。日夜心相隨,流淚數千行,如猿泣愛子,寸寸斷肝腸。


第九、深加體恤恩 頌曰
父母恩情重,恩深報實難,子苦願代受,兒勞母不安。聞道遠行去,憐兒夜臥寒,男女暫辛苦,長使母心酸。


第十、究竟憐愍恩 頌曰
父母恩深重,恩憐無歇時,起坐心相逐,近遙意與隨。母年一百歲,長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



 


佛告阿難:『
我觀眾生,雖紹人品,心行愚蒙,不思爹娘,有大恩德,不生恭敬,忘恩背義,無有仁慈,不孝不順。阿娘懷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擔,飲食不下,如長病人。月滿生時,受諸痛苦,須臾產出,恐已無常,如殺豬羊,血流遍地。受如是苦,生得兒身,咽苦吐甘,抱持養育,洗濯不淨,不憚劬勞,忍寒忍熱,不辭辛苦,乾處兒臥,濕處母眠。三年之中,飲母白血,嬰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導禮義,婚嫁營謀,備求資業,攜荷艱辛,懃苦百倍,不言恩惠。男女有病,父母驚憂,憂極生病,視同常事。子若病除,母病方愈。如斯養育,願早成人。及其長成,反為不孝。尊親與言,不知順從,應對無禮,惡眼相視。欺凌伯叔,打罵兄弟,毀辱親情,無有禮義。雖曾從學,不遵範訓,父母教令,多不依從,兄弟共言,每相違戾。出入來往,不啟尊堂,言行高傲,擅意為事。父母訓罰,伯叔語非,童幼憐愍,尊人遮護,漸漸成長,狠戾不調,不伏虧違,反生瞋恨。棄諸親友,朋附惡人,習久成性,認非為是。或被人誘,逃往他鄉,違背爹娘,離家別眷。或因經紀,或為政行,荏苒因循,便為婚娶,由斯留礙,久不還家。或在他鄉,不能謹慎,被人謀害,橫事鉤牽,枉被刑責,牢獄枷鎖。或遭病患,厄難縈纏,囚苦饑羸,無人看待,被人嫌賤,委棄街衢。因此命終,無人救治,膨脹爛壞,日暴風吹,白骨飄零。寄他鄉土,便與親族,歡會長乖,違背慈恩,不知二老,永懷憂念,或因啼泣,眼暗目盲;或因悲哀,氣咽成病;或緣憶子,衰變死亡,作鬼抱魂,不曾割捨。或復聞子,不崇學業,朋逐異端,無賴粗頑,好習無益,鬥打竊盜,觸犯鄉閭,飲酒樗蒲,姦非過失,帶累兄弟,惱亂爹娘,晨去暮還,不問尊親,動止寒溫,晦朔朝暮,永乖扶侍,安床薦枕,並不知聞,參問起居,從此間斷,父母年邁,形貌衰羸,羞恥見人,忍受欺抑。或有
父孤母寡,獨守空堂,猶若客人,寄居他舍,寒凍飢渴,曾不知聞。晝夜常啼,自嗟自歎,應奉甘旨,供養尊親。若輩妄人,了無是事,每作羞慚,畏人怪笑。或持財食,供養妻兒,忘厥疲勞,無避羞恥;妻妾約束,每事依從,尊長瞋呵,全無畏懼。或復是女,適配他人,未嫁之時,咸皆孝順;婚嫁已訖,不孝遂增。父母微瞋,即生怨恨;夫婿打罵,忍受甘心,異姓他宗,情深眷重,自家骨肉,卻以為疏。或隨夫婿,外郡他鄉,離別爹娘,無心戀慕,斷絕消息,音信不通,遂使爹娘,懸腸掛肚,刻不能安,宛若倒懸,每思見面,如渴思漿,慈念後人,無有休息。父母恩德,無量無邊,不孝之愆,卒難陳報。』



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重恩,舉身投地,搥胸自撲,身毛孔中,悉皆流血,悶絕躄地,良久乃蘇,高聲唱言:『苦哉,苦哉!痛哉,痛哉!我等今者深是罪人,從來未覺,冥若夜游,今悟知非,心膽俱碎,惟願世尊哀愍救援,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爾時,如來即以八種深重梵音,告諸大眾:『汝等當知,我今為汝分別解說: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決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饑饉劫,為於爹娘,盡其己身,臠割碎壞,猶如微塵,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手執利刀,剜其眼睛,獻於如來,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辭痛苦,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百千刀戟,一時刺身,於自身中,左右出入,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打骨出髓,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吞熱鐵丸,經百千劫,遍身焦爛,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恩德,垂淚悲泣,痛割於心,諦思無計,同發聲言,深生慚愧,共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深是罪人,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得名為孝順之子;不做此行,是地獄人。』



佛告阿難:『不孝之人,身壞命終,墮於阿鼻無間地獄。此大地獄,縱廣八萬由旬,四面鐵城,周圍羅網。其地亦鐵,盛火洞然,猛烈火燒,雷奔電爍。烊銅鐵汁,澆灌罪人,銅狗鐵蛇,恆吐煙火,焚燒煮炙,脂膏焦燃,苦痛哀哉,難堪難忍,鉤竿槍槊,鐵鏘鐵串,鐵槌鐵戟,劍樹刀輪,如雨如雲,空中而下,或斬或刺,苦罰罪人,歷劫受殃,無時暫歇,又令更入餘諸地獄,頭戴火盆,鐵車碾身,縱橫駛過,腸肚分裂,骨肉焦爛,一日之中,千生萬死。受如是苦,皆因前身五逆不孝,故獲斯罪。』


 



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恩德,垂淚悲泣,告於如來:『我等今者,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造此經典,是真報得父母恩也。能造一卷,得見一佛;能造十卷,得見十佛;能造百卷,得見百佛;能造千卷,得見千佛;能造萬卷,得見萬佛。是等善人,造經力故,是諸佛等,常來慈護,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諸快樂,離地獄苦。』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天、龍、夜叉、乾闥婆、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眾聞佛所言,身毛皆豎,悲泣哽咽,不能自裁,各發願言:我等從今盡未來際,寧碎此身猶如微塵,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鐵鉤拔出其舌,長有由旬,鐵犁耕之,血流成河,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百千刀輪,於自身中,自由出入,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鐵網周匝纏身,經百千劫,誓不違如來聖教;寧以剉碓斬碎其身,百千萬段,皮肉筋骨悉皆零落,經百千劫,終不違於如來聖教。』


爾時,阿難從於坐中安詳而起,白佛言:『世尊,此經當何名之?云何奉持?』


佛告阿難:『此經名為父母恩重難報經,以是名字,汝當奉持!』爾時,大眾、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退。


 


 



~~~~

~


胎兒圖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09 Fri 2006 09:57
  • 心經


心 經 - 配樂國語讀誦





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http://i20.photobucket.com/albums/b224/kay528yak/BuddhistRelics1.jpg












~~~~~~~~~~~ 




















 首頁 -> 旅遊 -> 山河攬勝 -> 中國名山















 















普陀山









06/04/2004/13:06
華夏經緯網






    普陀山位於浙江省杭州灣以東約100海裏的蓮花洋中,是浙江省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與著名的沈家門漁港隔海相望。島呈狹長形,南北縱長8.6公里,東西橫寬3.5公里,面積12.76平方公里。最高山峰為佛頂山,海拔約290米,有石階1088級。全島最東為青鼓壘,最西為風洞嘴,最南為南天門,最北為伏龍山。島上風光旖旎,峰巒鬱翠,洞岩奇異,古剎古庵遍佈;海岸金沙蓋地、礁石嶙峋;目眺重洋,四時景變,崇岩曲澗,雲蒸霞蔚,晨昏各異,確為"縹海雲飛海上山,石林水府無塵寰"的一個海天佛國。



    普陀山現開放的著名寺院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禪寺及大乘、梅福、紫竹林、楊枝等30余處禪院。一年四季,香火興旺,遊人不斷。香會期間名寺院香煙繚繞,拜佛誦經,通宵達旦,海內外的香客和遊客絡繹不絕。洞、亭、橋、池、泉、碑、石等古跡和景點比比皆是,自然與人文相映成趣,梵音共濤聲交相融合。
 
普陀山十二景


蓮洋午渡 


    蓮洋就是蓮花洋,位於舟山本島與普陀山之間,北接黃大洋,南為普沈水道。"蓮洋"以日本人欲迎觀音像回國,海生鐵蓮花阻渡的傳說得名。清康熙《定海縣誌》轉引《普陀志》雲:"宋元豐中,倭夷入貢,見大士靈異,欲載至本國,海生鐵蓮花,舟不能行,倭懼而還之,得名以此。"
   
    蓮花洋是登普陀山進香的必由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趕上午潮,就能見到洋面波濤微聳,狀似千朵萬朵蓮花隨風起伏,令人心曠神怡,聯想翩翩。這就是你來遊普陀山所見到的第一景--蓮洋午渡。當然,如遇到大風天,這裡則是波翻盈尺,驚濤駭浪,是另一番極為壯觀的景色。但是蓮花洋多數的日子是風平浪靜的,旅客盡可以在航船上安詳地放眼蓮花洋上的美景,這時也許你會萌發起一種即將登上佛教聖地的清穆心情。  


短姑聖跡 


     進了佛國山門,往東南約300米處,便是短姑道頭。此地舊時原為海灘,灘上有"闊十余米,長百來米,小石自相零附,兩側錯列巨細不一形狀各異的岩石",有些石上鐫有"短姑聖跡"等字樣,出沒于潮汐浪濤之中,成為舊時的天然船埠。
   
    相傳有姑嫂倆發願禮佛,幾年後湊資買船,渡蓮洋朝山進香,船剛泊道頭,不巧小姑"天癸"來潮,自愧不潔,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無福朝聖,遂囑其在小舟中候她,獨自悵然進山拜佛去了。不想時近晌午,潮水大漲,小舟與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饑不得食,甚為納悶。正在此時,只見一村婦,持食盒至岸,邊向潮水裏投下一些石塊,邊踩著這些石塊徑直來到小姑舟中,說是她嫂托她捎來的,放下食盒,便離船而去。過了不久,其嫂進香歸來,問及前事,嫂愕然,忽然記起剛才拜佛時,瞻仰蓮座,只見觀音大士衣裙濕著一片,心裏頓有所悟,以為這是觀世音菩薩所為,忙不迭又進山到觀音面前叩拜去了。因其嫂曾在碼頭"短其姑",從此,姑嫂泊舟處即被稱作"短姑道頭"。道頭旁自相零附出沒于潮水中的石塊,傳說是大士送食時投向潮水裏用以踩腳的石塊,遂被稱作"短姑聖跡"。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余、蓮禪二僧因潮落潮漲,往來船隻靠岸不便,遂募資用巨石壘成長達100米,寬8米的石條道頭。在未建普陀山客運碼頭之前,凡前來普陀山參禮進香、攬勝觀光者,都得由此登岸。現今雖然有了客運碼頭,但遊客仍綿戀著這個入普陀名山的第一處勝境。 
 
梅灣春曉 


    梅彎春曉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稱梅岑,因西漢梅福曾來煉丹而得名。習慣上稱梅岑峰以南,梅福庵附近的山灣為梅灣,又呼作前灣。據傳此地多野梅,庵、篷僧眾又多好養梅怡生。每當早春季節,春回大地,遍山野梅,香滿山谷,青山綠樹,襯映著點點紅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譽之為"海上羅浮"。在這個季節,每當天晴無風時日,佇立西山巔,遠眺蓮花洋,只見漁舟競發,鷗鳥翔集,海中波濤,道道耀光,山外青山,層層疊翠,美不勝言。若在月夜,則疏枝淡月,島礁朦朧,幽香撲鼻,更為令人陶醉。明朝詩人屠隆作《梅灣春曉》詩云:"梅尉丹爐火不溫,疏枝淡月島煙昏。只悉海叟吹龍笛,顛落羅浮萬樹魂。" 
 
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說的是磐陀石一帶的傍晚景色。由梅福庵西行不遠處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兩石相累而成,下而一塊巨石底闊上尖,周廣20余米,中間凸出處將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塊巨石上平底尖,高達3米,寬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兩石接縫處間隙如線,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懸于一石之上。相傳曾有人牽線橫割而過,由此可以證明兩石並未相接,但以後試者皆未成功。磐陀石險如滾卵,如果你站在面前,可能會擔心一陣大風,將上面巨石吹滾下來。但卻安穩如盤,億載未動,萬劫不搖。磐陀石頂巔平坦,常見有二三十個遊客在其頂上嬉戲,它卻紋絲不動,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一大奇觀。
   
    磬陀石相傳是觀音大士說法處,石上有"磐陀石"(候繼高書)、"大士說法處"、"金剛寶石"、"西天"、"天下第一石"等題刻。磐陀石上鑿有石階,可緣梯而上到石頂。每當夕陽西下,石披金裝,燦然生輝,人們如能在此時登上石頂,環眺大海,洋洋大觀,景色壯奇,"磐陀夕照",便成為普陀山之一大奇觀。   
 
蓮池夜月 



   "蓮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池在普濟寺山門前,也稱"放生池"、"蓮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後植蓮花,即稱"蓮花池"。
   
    "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現一切之法。海印池面積約十五畝,始建於明代。池上築有三座石橋,中間一座稱平橋,北接普濟寺中山門,中有八角亭,南銜禦碑亭,將池一分為二,成為東西蓮花池。池周圍設有古色古香的石雕欄。
   
    蓮花池三面環山,四週古樟參天,池水為山泉所積,清瑩如玉。每當盛夏之際,池中荷葉田田,蓮花亭亭,襯映著古樹、梵宇、拱橋、寶塔倒影,構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圖畫。夏日月夜到此,或風靜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風徐徐,荷香襲人,更是一番良辰美景,令人流連忘返。     
 
法華靈洞  


    在幾寶嶺東天門下。出洪筏房左拐登小徑拾級而上,過芳草茅篷(現為民房),便是普陀十二勝景之一的"法華靈洞"。這裡方圓巨石自相壘架,形成洞穴數十處:有的嵌空刻露,傴行可過;有的寬廣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豐下削,泉涓漓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雖多,層復出奇,唯此洞為最,洞外有"青天福地"、"普陀岩"、"東南天柱"等題刻。
   
    遊普陀山不可忽略法華洞的奇特景觀。前人認為即使選景,法華也屬佳境,如明洪陳斌詩云:"遊山須選峰,峰峰必造極。試問何處佳,法華最奇特。" 
 
古洞潮音 



    潮音洞在島東南紫竹林庵前,不肯去觀音院下入海處。洞半浸海中,縱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約10余米。此處海岸曲折往復,怪岩峭壁,怪石層層疊疊。洞底通海,頂有兩處縫隙,稱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書"潮音洞"勒于洞壁。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張口狀。日夜為海浪所擊拍,潮水奔騰入洞口,勢如飛龍,聲若雷鳴。若遇大風天,浪花飛濺,浪沫直衝"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內七彩虹霓幻現,令人嘆為奇觀。 
 
朝陽涌日



    過仙人井,登幾寶嶺東望,見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舉目,眺望東海,此即為象岩。象岩上側,猶有馴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東臨海處,復道轉折,層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廣不逾丈,卻幽邃窈冥。洞外巨石參差,積疊入海。洞面朝東洋,左右挽百步沙與千步沙。每當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觀海景,景色壯麗,堪嘆觀止。旭日"巨若車輪,赤若丹沙,忽從海底涌起,赭光萬道,散射海水……"所以人們給它起名為"朝陽洞",並把"朝陽涌日"列為普陀十二景之一。
   
    朝陽洞也是聽潮音的好去處。朝陽洞上原有朝陽庵,據書載,身處此庵,浪濤轟鳴其下,如千百種音樂交響迭奏,別有情趣。朝陽洞毀於民國初年,1992年在原址修建觀日閣、攬霞亭、六觀亭等,並附設有茶室、購物商場。古色古香的觀日閣,又稱朝陽閣,建在朝陽洞之西上方,瀕臨瀚海,飛檐翹角,金碧輝煌。閣高18米,長寬各12米,依山起勢,蔚為壯觀。閣內分上中下三層,設購物、休息、觀海三個大廳,周壁陳列"三十三觀音"畫像,線條流暢,形象生動。中下二層設根雕藝術館,展示大、小根雕觀音佛像百餘尊,為海天佛國新增一獨特景觀。登閣觀日出,眺望東海,更是景上有景。
   
    攬霞亭又稱朝陽亭,建在朝陽洞左平臺上,近崖瀕海,每當旭日東昇,霞光輝映,景色奇麗。
 
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習稱千步沙,在普陀山的東部海岸,南起幾寶嶺北,東北至望海亭。普陀山東側的一條循山道路名"玉堂街",街右沿海即為千步沙,南面過朝陽洞為百步沙。千步沙長1270余米,故此得名。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純凈鬆軟,寬坦軟美,猶如鋪茵設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處海浪日夜拍岸,濤聲不絕。浪潮嬉沙,來如飛瀑,止如曳練。每遇大風激浪,則又轟雷崩雪,動人心魄。倏忽之際,詭異無常,奇特景觀,不可名狀。千步沙沙坡平緩,海面開闊,且水中無亂石暗礁,如在夏日裏來的遊客,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景觀。
   
    千步金沙並不只是白天很美,每臨月夜,嬋娟緩移,清風習習,濤聲時發,其清穆景色更為詩意盎然。故有人曾將其與壯麗的朝陽涌日,合稱普陀山雙絕。 
 
光熙雪霽 


    光熙峰在佛頂山東南,一名"蓮石花"、又名"石屋"。從遠處望去,翠綠叢中,峰石聳秀,似蓮花,如白雪積峰。
   
    "光熙雪霽"指的是光熙峰的雪後景色,為普陀十二大景觀之一。普陀山難得下雪,冬天顯得寧靜而奇妙。但如果你運氣好,趕上一場大雪,登上佛頂山,俯瞰光熙峰,猶如碧玉塑就,銀裝素裹,千樹萬樹梨花開,山色混一,海天低與冬雲齊平。此時此景,你會覺得猶如身臨潔白無垢的佛國凈土,舒暢無比。
   
    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見到的,但普陀是佛家聖地,佛門弟子常來常往,或常往靜修,就有緣賞識普陀山的"雪霽"風光。 
    
茶山夙霧 


    茶山位於佛頂山後,自北而西,蜿蜓綿亙。山勢崆曠,中多溪澗。據中載,此處歷產茶茗,山上僧人每每于穀雨前採摘,藥用價值較高,可治血痢肺癰。山上還生長山茶花樹,樹高數丈,每到冬春之交,丹葩被谷,璨若珊瑚林,別是一番景致。茶山多霧,白色的雲霧常自得地隨風浮蕩,所到之處無不為佛國山川添色。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樹林夙霧繚繞,如絲似縷,如夢如幻,令人遐思無限。     
 
天門清梵 


    天門清梵,說的是普陀山最東端梵音洞的景觀。從法雨寺經飛沙岙,過祥慧庵,即為普陀最東部的青鼓壘山。青鼓壘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為驚濤拍崖,潮聲撼洞,晝夜轟響,宛如擂鼓,故又稱"驚鼓擂"。在青鼓壘山東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若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兩邊懸崖構成一門,習稱梵音洞。在普陀山眾多歷來被人們嘆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薄氣勢和陡峭危壁,為其他洞所莫及。
   
    梵音洞山色清黔,蒼崖兀起,距崖頂數丈的洞腰部,中嵌橫石如橋,宛如一顆含在蒼龍口中的寶玉。兩陡壁間架有石臺,臺上築有雙層佛龕,名"觀佛閣"。凡欲觀覽梵音洞者,先要從崖頂迂迴順著石階而下,然後來到觀佛閣。據傳在這裡觀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人,也會隨看隨變,極其奇異。此地又為梵音洞觀潮最佳處,佛閣下曲窟通大海,海潮入洞,拍崖濤聲如萬馬奔騰,如龍吟虎嘯,日夜不絕,聞之者無不驚心動魄。佛家信眾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見到觀世音菩薩的現身法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皇帝御書"梵音洞"額賜挂於此處。


  




【  發表感言  】【 關閉窗口







【 相關報道 】







 




























 首頁 -> 旅遊 -> 山河攬勝 -> 中國名山















 















峨眉山









06/03/2004/14:14
華夏經緯網






    峨眉山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的峨眉境內,距成都約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處。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在我國的遊覽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說是最高的一個,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次峰金頂海拔3075米,三峰千佛頂海拔3046米。山體南北方向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115平方公里。長久以來,峨眉山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佛教勝跡而聞名於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麗。其山脈綿亙曲折、千岩萬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稱。


    峨眉山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總稱。山勢逶迤,大峨和二峨兩山遠望宛若秀眉一對, “如螓首峨眉,細而長,美而艷”而得名。人們通常說的峨眉山大多指的是大峨山,山體有古生代花崗岩、變質岩構成,頂部有大面積玄武岩覆蓋。峨眉山介於大涼山和邛郲山之間,地質上屬於“峨眉斷塊帶”,懸崖峭壁很多。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裏,山體經風化、剝蝕、冰川、流水等自然力的雕塑,才逐漸演變成今日峰巒奇絕、千姿百態的名山。


    由於山上山下氣溫懸殊較大,從山下到山頂氣溫相差約15°C。這種自然環境為各種植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山上共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茂密的山林,多樣的樹種,到處都是翠綠、碧綠、墨綠的樹葉,使山埋藏在厚厚的綠葉之中。隨著季節的變化和山勢的不同,加上古木參天,流泉飛瀑,以及陰、晴、風、雨、雲、霧、霜、雪的喧染,使峨眉山的景色更加清幽,風景獨秀。


    1996年12月峨眉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峨眉山主要景點
 
金頂 


    海拔3077米。是峨眉遊山的終點,由洗象池上行5公里,經過登金頂最長最後的一道有2380余石級的險坡——七里坡,再經接引殿即至。
   
    金頂上有正殿,古名華藏寺。華藏寺始建于晉漢時期,當時,稱普光殿,後改名為元相殿,又稱“銅殿”。因其殿頂鎏金,瓦、柱、門、窗皆為銅中摻金建造,在陽光下金光閃閃而得名“金頂”。華藏寺側為臥雲庵,庵左為睹光臺。華藏寺後是斷岩720米,峭絕如削,這裡遙對西康雪山,下臨3000多米的深壑。立於其上,但見雲霧浮沉,深不可測,令人怵目驚心。登臨金頂,不能不看“金頂四奇”而欣賞“四奇”的最佳觀賞點在臥雲庵左側的睹光臺。
     
報國寺 


    海拔551米,位於今峨眉山市的峨眉山麓,離市內約7公里,是峨眉山進山的門戶,為峨眉山第一景。馮玉祥將軍曾題寫了“名山起點”四個大字。報國寺原址在離現址不遠的伏虎寺對岸的瑜珈河畔,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原名會宗堂。當時寺內供奉著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大第子普賢菩薩、道教創始人的化身廣成子、春秋名士陸通,取儒、道、釋三教會宗合祀之意。清順治年間(1644-1661)移址至此重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重修,並取佛經中“四恩”之一“報國主恩”之意,御賜“報國寺”名。後經兩次擴建,成為四層殿宇、亭臺樓閣俱全、佈局典雅的宏大寺廟,其規模為峨眉山下的寺院之首。寺院山門“報國寺”匾額為清康熙皇帝御書,寺內殿宇軒昂。山門、彌勒殿、大雄殿、七佛殿、普賢殿、藏經樓等,自前至後沿中軸線逐漸升高。周圍有花影亭、七香軒、吟翠樓、待月山房等建築。排列有序,佈局井然。寺內,杜鵑、山茶、丹桂、臘梅四季飄香;寺外,林木蔥郁,山花爛漫,一派鳥語花香的佛國世界。大雄殿內,中間供奉著釋迦牟尼,兩側排列十八羅漢。七佛殿內尊放七座高大的佛像,中為釋迦牟尼。左右兩側分別排列著毗婆屍佛、屍棄佛、毗盧婆佛、拘摟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六尊佛像。原有的道教始祖和儒教代表人物像已不再有。
   
    報國寺記憶體有大量珍貴的文物。七佛殿內,兩側墻壁上存有宋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的四幅《七佛偈》木刻條屏真跡。七佛殿後,有明永樂十三年(1415)由江西景德鎮窯工燒制而成的大型彩釉瓷佛一尊,高2.7米,佛像底座為千葉蓮臺。瓷佛身綴千佛蓮衣,暗含“一花一世界,千葉千如來”的佛經教義。這尊瓷佛形象高大,比例勻稱。生動形象、線條流暢,實乃國內罕見。
   
    藏經樓裏存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書寫的《王右軍蘭亭序》大條幅及鄭板橋、康有為、張大千、徐悲鴻等名家墨跡。藏經樓兩側,有包括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在內的文物、書畫、工藝美術品、生物標本等陳列,以及峨眉山全境模型,為遊人了解峨眉山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報國寺周圍古楠修竹掩映,寺外松林中新建一大亭,將原聖積寺的大銅鐘移至此。
 
仙峰寺 


    海拔1762米。面向華嚴頂,背靠危崖。仙峰寺附近兩石夾道,對立如門,亦名天門石,前行數十步即抵山門,額題“仙峰禪林”。
   
    仙峰寺背倚高山,俯視華嚴頂下,石筍千峰,青蔥笏立,氣魄雄渾,令人屏息。寺周長滿了冷杉和矮松,枝葉成傘狀展開,極為美觀,寺中整潔,齋食更負盛名。仙峰寺草木蔥蘢,深邃幽靜。寺內殿宇四重,覆以錫板鐵瓦,後殿為舍利銅塔。寺外不遠,有一巨石“三峰石”,刻有“南無阿彌普賢菩薩”和“仙圭”等字,寺名即由此而來。 
 
洪椿坪 


     洪椿坪在寶掌峰下的一片叢林之中,海拔1120米,由清音閣上行六公里左右可到達。其中,必經九十九折三千二百餘級臺階名為“蛇倒退”的長坡,才能苦盡甘來,抵達峨眉山中最佳的避暑勝地——洪椿坪。
   
    洪椿坪上建有洪椿寺,最初由宋代僧人楚山性一禪師所建,原名千佛禪院,也稱千佛庵。明崇禎四年繼建,清乾隆四十三年曾毀於火。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峨雲禪師重建。因寺前有三棵洪椿古樹,重建後的寺廟也因此被叫做洪椿坪。這三棵洪椿,一棵在寺院的南面,在那次大火中被焚,但枯木至今不倒;另一棵在高岩邊,約在百年前的一次岩崩中掉于山下;最後一棵在寺門左側的密林中,至今仍存。此洪椿經專家鑒定,樹齡至少在1500年以上,被視為長壽樹。洪椿,屬棟科落葉喬木,胸徑可幾人合抱,有三、四丈高。傳說,五百年開一次花,五百年結一次果。
   
    洪椿寺建有殿宇三重,氣勢巍峨,蔚為壯觀。廊廡簡潔,宏闊寬敞。洪椿寺建築面積5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築有觀音殿、千佛樓以及林森小院和禪堂、僧舍等等。
   
    大雄寶殿中供普賢像,左右為十八羅漢像,雕塑俱佳。藏經樓內中存有一件寶物,那就是懸挂于樓內的一盞七方千佛蓮燈,檀木雕琢精工彩飾。它高近2米,直徑1米,七方翹角,上下刻有幾百尊佛像。七方角柱上有九龍盤柱,上面還刻有雲龍怪獸以及神話故事圖案,八面玲瓏,數百尊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組成一幅幅神話故事圖景,是世間罕有的藝術珍寶。燈上造像佛教、道教和平共處,亦不多見。七方千佛蓮燈設計巧妙、工藝精湛,令人稱頌,是寺內珍藏的藝術珍品之一。據說是法能和尚在清朝末年所制。
   
    洪椿坪上,觀音殿的右前方有一泓清泉,人稱“錫杖泉”。相傳,明代時的香火旺盛,僧眾雲集,寺僧人數多時高達千人以上。但寺廟裏缺水,寺院住持德心禪師持杖祈禱,用錫杖鑿岩引水,感動了天池仙女,就給這裡送來了一股清泉。時至今日,錫杖泉依舊四季不枯,甘甜清冽。


峨眉山四奇觀


    佛光 
       
    在四大奇觀中,佛光被稱為“奇中之奇“。常用”光環隨人動,人影在環中“這兩句話來形容峨眉山金頂佛光的奇妙。因此,每當人們來到峨眉山,總要爬上金頂,希冀看到捨身岩下波濤翻捲的雲海中出現的色彩瑰麗的佛光。清晨在西峰之巔,驟然間,傾盆大雨從空而降,青山如洗,蒼翠欲滴。一霎那間大雨掃空而過,滿天霞彩。暈環七色的佛光,從岩腹中分娩而出,嫋嫋蒸騰起來。不是煙霧!不是雲霧!奇妙絢麗的色彩真非人間所有。就是高明的畫師,也無不驚嘆“娥眉如畫畫不成”。這是天、地、人三者圓融無得的佛果,真是“人生難得幾回見”。清代譚鐘岳曾有詩描述:“非雲非霧起層空,異彩奇輝迥不同。試向岩石高處望,人人都在佛光中。”
   
    雲海
    
    在金頂臥雲庵的東面,有一懸空600多米的崖臺,名為睹光臺,雄奇險峻,為峨眉山第一巨岩。這裡天高雲淡的日子很少,從洗象池到金頂,絕大多數時,都是煙霧瀰漫,白雲繚繞。無風之日,白雲皚皚,煙海無邊,寂靜無聲。有時又似薄霧籠罩,群峰時隱時現,猶如浮托在白雲上的仙島,顯示出峨眉山的變幻莫測。這就是金頂四絕之一的“雲海”。
   
    日出
    
    觀日出,也要選在金頂之上才別有景致。黎明,東方漫漫發白,幾縷銀光射向蒼穹,漸而變黃,繼而橙紅,漸漸自地平線滲出縷縷紅霞,周圍的雲彩顏色變換不定,忽而紅忽而橙忽而紫。然後一點金黃在天邊緩現,初似娥眉,漸如新月,而後一輪赤紅的圓球冉冉升起,萬道霞光普照仙山,頃刻之間,把整個峨眉山帶入了一個生機無限的金色世界。     



    聖燈


    聖燈,出現在黑夜。在峨眉山日隱星稀的夜空,在金頂捨身岩下的山谷間,常常出現一種甚為奇妙的自然現象:夜幕中,忽而數十道藍綠色的光點時閃時現,看似迎面撲來,然而卻轉瞬即逝。這一景觀俗稱“聖燈”、“神燈”,佛門弟子說它是“佛燈”。
   
    其實,所謂“聖燈”是因為峨眉山盛產磷灰石礦,它會釋放出磷化氫氣體,在適宜的氣溫下,這種氣體遇到空氣自燃,發出淡綠色的火光。其實,白天也有,只是人們看不到罷了。到了夜間,這種火顯得十分明亮,而且,氣體在燃燒之中,一閃一閃,忽明忽暗,若隱若現,時東時西,飄忽不定。古人便附會出“萬盞明燈朝普賢”的神話來。


  




【  發表感言  】【 關閉窗口




心 經 - 配樂國語讀誦




DBZ23.wma




 
大悲咒, 專輯: 大悲咒-無不響應, 佛光山梵唄
發行: 佛光山,普門寺-法會‧共修




DBZ22.mp3


 

大悲咒, 宣化上人親口誦持







FZXL12.mp3 


 
 

福至心領[加持版] 作曲:林耕進 編曲:吳榮達 主唱:薩摩拉哆.耕上師
12-準提神咒

發行: 吉祥如意工作坊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學





一、全書綱領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親,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二、述明明德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三、述親親新民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親親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畏天愛民。


四、述止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詩云:「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五、總結綱領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憟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六、述格物致知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物者不得盡其情也,此謂物格,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七、述誠意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誠其意。


八、述正心修身


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脩身在正其心」。


九、述修身齊家


所謂齊其家在脩其身者: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十、述齊家治國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十一、述治國平天下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僇矣。
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於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
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Previous][Up][Next]


~













修 身
   作者:洪應明
   輸入:老貓
   文件:林六呆
   提供:城鄉台灣 /www.folkdoc.idv.tw/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萬善全﹐始得一生無愧。修之當如凌雲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


忙處事為﹐常向閑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從靜裡密操持﹐非心自息。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而欲驚世駭俗﹐植節而欲標異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


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能重名義﹐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是事境之塵氛未掃﹐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處拔除不淨﹐恐石去而草復生矣。


紛擾固溺志之場﹐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學者當棲心元默﹐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以養吾圓機。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


身不宜忙﹐而忙於閒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攝之後﹐亦可鼓暢天機。


鐘鼓體虛﹐為聲聞而招擊撞﹔麋鹿性逸﹐因豢養而受羈糜。可見名為招禍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變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焰冰競﹔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學者動靜殊操﹑喧寂異趣﹐還是鍛煉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須是操存涵養﹐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景象﹔風狂雨驟處﹐有波恬浪靜的風光﹐才見處一化齊之妙。


心是一顆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猶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滌猶易﹔以情識襯貼之﹐猶明珠而飾以銀黃﹐其洗滌最難。故學者不患垢病﹐而患潔病之難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有皆空而其心常虛﹐虛則義理來居﹔性命的我要認得真﹐則萬理皆備而其心常實﹐實則物欲不入。


面上掃開十層甲﹐眉目才無可憎﹔胸中滌去數斗塵﹐語言方覺有味。


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


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橫流污瀆之不能容納。


白日欺人﹐難逃清夜之鬼報﹔紅顏失志﹐空貽皓首之悲傷。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末﹐而超凡入聖﹐人品且判星淵矣。人胡不猛然轉念哉﹗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開萬善之門﹐無如寸心挹損。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闢道義之門﹔馳得塵俗之肩﹐方可挑聖賢之擔。


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雪﹐才為火內栽蓮。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還有迷﹐總不如自悟之了了﹔意興從外境而得者﹐有得還有失﹐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情之同處即為性,舍情則性不可見﹐欲之公處即為理﹐舍欲則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滅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絕欲﹐惟期寡欲而已。


欲遇變而無倉忙﹐須向常時念念守得定﹔欲臨死而無貪戀﹐須向生時事事看得輕。


一唸過差﹐足喪生平之善﹔終身檢飭﹐難蓋一事之愆。


從五更枕蓆上參勘心體﹐氣未動﹐情未萌﹐才見本來面目﹔向三時飲食中諳練世味﹐濃不欣﹐淡不厭﹐方為切實工夫。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09 Fri 2006 09:36
  • 中庸

中 庸 http://www.vvlogger.com/program/20721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脩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袵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歸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其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脩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


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哀公問政:「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脩身以道,脩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脩身;思脩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脩身;知所以脩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脩身也,尊貴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脩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脩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道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繫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較龍魚鼈生焉,貨財殖焉。


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於天下者也。」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


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鈇鉞。


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詩云:「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洛神賦
   作者:曹植
   文件:林六呆
   提供:城鄉台灣 /www.folkdoc.idv.tw/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擐﹐車邊〕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末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農〕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脣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採旄﹐右蔭桂旗。壤皓腕于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珮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王弟〕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睠睠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採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褂﹐無卜〕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寧〕。休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於是越北〔止〕。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脣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王當〕。雖潛處於太陽﹐長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馬非〕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 柱


簡體字原稿來自:新語絲電子文庫(www.xys.org)


附錄~樹梢上的小精靈 http://night78.myweb.hinet.net/birds.htm





慈經~~祈願祝福...十方法界   (請開音響)http://www.buddhanet.net/filelib/mp3/metta.mp3









 慈經:   願我無敵意、無危險。
  願我無精神的痛苦。
  願我無身體的痛苦。
  願我保持快樂。

願我的父母親,
  我的導師、親戚和朋友,
  我的同修,
  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在這寺廟的所有修禪者,
  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在這寺廟的比丘、沙彌,
  男教徒、女教徒,
  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我的四資具的布施主,
  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我的護法神:
  在這寺廟的、在這住所的、在這範圍的所有的護法神,
  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一切有情眾生:
  一切活著的、一切有形體的,一切有名相的、

         一切有身軀的,一切雌性的、一切雄性的眾生,
     所有聖者、所有非聖者,所有天神、

        所有人類,所有苦道中的眾生,
     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一切眾生脫離痛苦。
  願他們不失去正當途徑所獲得的一切,
  願他們依據個人所造的因果而受生
  在東方的,在西方的,在北方的,在南方的,
  在東北方的,在西北方的,在東南方的,在西南方的,
  在下方的,在上方的,
  願一切有情眾生:
  一切活著的、一切有形體的,一切有名相的、一切有身軀的,

         所有雌性的、所有雄性的眾生,
  所有聖者、所有非聖者,所有天神、所有人類,所有苦道中的眾生,
  願他們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一切眾生脫離痛苦。
  願他們不失去正當途徑所獲得的一切,
  願他們依據個人所造的因果而受生
  上至最高的天眾,下至苦道眾生;
  在三界的眾生,所有在陸地上生存的眾生,
  願他們無精神的痛苦、無敵意。
  願他們無身體的痛苦、無危險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上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


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謂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謂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太上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古樂心韻-靈山組曲



























心經 香港群星(粵語)


















心經-關淑怡蘇永康趙學宜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XJ35.mp3






心經-彭羚許志安李樂詩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XJ33.mp3






其它版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經-王菲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FSSMBRJ.mp3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演唱會版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XJ101.mp3






心經-見聞饗心靈系列-02-無盡智慧-唱頌版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XJ28.mp3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圓融版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XJ04.mp3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古梵音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XJ09.wma






般若波羅蜜心經-齊豫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XJ26.mp3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梵唱女聲版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XJ03.mp3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清淨莊嚴版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XJ01.mp3






清塵雅琴音樂











其它







齊豫-發現了勇氣-慈佑眾生觀世音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CYZSGSY01.mp3






大吉祥天女咒(善女天咒)-齊豫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DJXTNZ.mp3








孟庭葦-祈請阿彌陀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45.mp3






孟庭葦-美麗新世界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49.mp3






孟庭葦-遇見阿彌陀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41.mp3






孟庭葦-念念不忘阿彌陀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43.mp3






孟庭葦-阿彌陀佛搖籃曲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47.mp3







林憶蓮-樂行佛國西方淨土祈願文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YXFG01.mp3







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殷正洋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SSPT.mp3






慈濟大愛電視台-人間菩提節目主題曲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ZR01.mp3






讓愛傳出去-小朋友版 http://download.buda.idv.tw/music/RACCQ01.wma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唱誦http://www.wind-records.com.tw/myphoto/gallery.asp?action=viewimage&imageid=712&text=&categoryid=66&box=&shownew~~





1.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婆盧羯帝﹐爍缽囉
  耶。
菩提薩跢婆耶。  摩訶薩跢婆耶。  摩訶﹐迦盧尼迦耶。

2.
唵。  薩皤囉罰曳。  數怛那怛寫。  南無﹐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
  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
 
3.
南無﹐那囉謹墀。 醯唎摩訶﹐皤哆沙咩。 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
     孕。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 摩罰特豆。 怛姪他。
4.
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
  摩囉囉。摩醯摩醯﹐唎馱孕。
俱盧俱盧﹐羯懞。 度盧度盧﹐罰闍耶
  帝。
摩訶罰闍耶帝。
5.
陀囉陀囉。地利尼。室佛囉耶。 遮囉遮囉。摩摩﹐罰摩囉。穆帝麗。
  伊醯伊醯。
  室那室那。 阿囉參﹐佛囉舍利。 罰沙罰參。 佛羅舍
  耶。
呼嚧呼嚧摩囉。呼嚧呼嚧醯利。  婆囉婆囉。  悉利悉利。 蘇嚧
  蘇嚧。 菩提夜﹐菩提夜。
  菩馱夜﹐菩馱夜。  彌帝利夜。 
6.
那囉謹墀。  地唎瑟尼那。  婆夜摩那。  娑婆訶。 
7.
悉陀夜。  娑婆訶。 
8.
摩訶悉陀夜。  娑婆訶。 
9.
悉陀喻藝。  室皤囉耶。 娑婆訶。 
10.
那囉謹墀。 娑婆訶。 
11.
摩囉那囉。  娑婆訶。 
12.
悉囉僧﹐阿穆怯耶。  娑婆訶。 
13.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  娑婆訶。 
14.
者吉囉﹐阿悉陀夜。  娑婆訶。 
15.
波陀摩﹐羯悉陀夜。  娑婆訶。 
16.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娑婆訶。 
17.
摩婆利﹐勝羯囉夜。 娑婆訶。 
18.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羅吉帝。爍皤囉耶。娑
   婆訶。
 
19.
唵﹐悉殿都。曼哆囉。缽陀耶。娑婆訶。
  

 http://ookk1200.myweb.hinet.net/999.swf



影音大悲咒~~~



1雙手合掌.
2.口念:祈請南無千手千觀世音菩薩廣大靈感大悲心陀羅尼加持某某某.
3.念咒文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婆盧羯帝。爍缽囉耶。 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 摩訶迦盧尼迦耶。唵。 薩皤囉罰曳。 數怛那怛寫。
南無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
南無那囉謹墀。醯唎摩訶。皤哆沙咩。 薩婆阿他。豆輸朋。 阿逝孕。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 摩罰特豆。 怛姪他。 唵。阿婆盧醯。盧迦帝。 迦羅帝。 夷醯唎。 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摩囉摩囉。 摩醯摩醯。唎馱孕。 俱盧俱盧。羯蒙。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摩訶罰闍耶帝。 陀囉陀囉。地唎尼。 室佛囉耶。遮囉遮囉。
麼麼(佛弟子某某某受持)。罰摩囉。 穆帝隸。 伊醯伊醯。 室那室那。 阿囉參。佛囉舍利。罰沙罰參。 佛囉舍耶。 呼盧呼盧摩囉。 呼盧呼盧醯利。 娑囉娑囉。悉唎悉唎。 蘇盧蘇盧。 菩提夜。菩提夜。 菩馱夜。菩馱夜。 彌帝唎夜。 那囉謹墀。 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訶。 悉陀夜。娑婆訶。 摩訶悉陀夜。 娑婆訶。悉陀喻藝。 室皤囉耶。娑婆訶。 那囉謹墀。 娑婆訶。 摩囉那囉。娑婆訶 。 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 娑婆訶。 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 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娑婆訶。 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婆羅吉帝。 爍皤囉夜。娑婆訶。 唵。悉殿都。 漫多囉。 跋陀耶。娑婆訶。(重複咒文數遍)

4.結束時念阿彌陀佛(送佛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願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 了悟真實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隨心自在的觀世音菩薩.

祈願一切圓滿,不受一切鬼族的侵害,歸命於觀世音菩薩講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的本尊--千光靜住如來.能得清淨圓明的光輝,能除無明罣愛的煩惱,要修得無上的功德,方不致沉淪在無邊執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常以諸佛菩薩的化身,悠游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隨緣度化,一如菩薩顯化的獅子王法身,引導有緣眾生遠離罪惡,忘卻生死煩惱,歸向真實光明.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以清淨無垢聖潔蓮華的法身,順時順教,世眾生了悟佛因,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對於流布毒害眾生的貪.嗔.癡三魔,更以嚴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眾生能清靜,菩薩更以清靜蓮華,顯像慈悲,揚灑甘露, 救渡眾生,脫離苦難.只是娑婆世界眾生,常習於十惡苦,不知自覺,不肯脫離,使行諸利樂的菩薩,常要忍受怨疾煩惱.然而菩薩慈悲,為救眾生癡迷,復顯化名王法身,以無上智慧破解煩惱,遠離一切恐怖危難.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顯化諸般法相,常在眾生之中,隨緣隨現,使眾生意佛念佛,迷途知悟.為使眾生早日皈依歡喜圓滿,無為須空的涅槃世界,菩薩復行大慈大悲的誓願,手持寶幢,大放光明,渡化眾生通達一切法門,使眾生隨行相應,自由自在的得到無上成就.菩薩的無量佛法,廣被大眾,恰似法羅傳聲,使諸天善神均現歡喜影相,亦使眾生於聽聞佛法之後,能罪障滅除,各得成就.不管是豬面.獅面.善面.惡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塵魔,菩薩亦以顯化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寶.

南無大慈大悲聖觀音菩薩,願誠心誦持此真言者,皆得涅盤.



<�白話大悲咒>



DBZ23.wma




 
大悲咒, 專輯: 大悲咒-無不響應, 佛光山梵唄
發行: 佛光山,普門寺-法會‧共修




DBZ22.mp3


 

大悲咒, 宣化上人親口誦持







FZXL12.mp3 


 
 

福至心領[加持版] 作曲:林耕進 編曲:吳榮達 主唱:薩摩拉哆.耕上師
12-準提神咒

發行: 吉祥如意工作坊









 
   寶島趴趴走 / 台南 /
2004年七月27日拍攝
2004白河蓮花季/ 第9頁
回憶美網














     67 張相片/ 17  最前頁   上一頁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頁   最末頁  
自動播放 給掌聲( 33 ) 寫相簿留言( 0)





最前頁   上一頁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頁   最末頁  


愛蓮說   (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原文據清儀封張伯行正誼堂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之八)







上一頁        古文     下一頁 

附錄摩洛哥景觀


撒哈拉的星空下 摩洛哥傳奇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上感應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照;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也。宜憫人之胸,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茍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當,嚮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福,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茍富而驕,茍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其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見他顯貴、願他破散,見他美色、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抵觸父兄,強取強求,虜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訶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嚮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姦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形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多行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直。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請點擊觀賞    清明上河圖~很棒的動畫


http://yunol.stes.tc.edu.tw/07-158.htm 27個中國古蹟


下面是翻譯


~


http://www.cd.org.tw/becute/big5/tai/ta





太上曰:福禍無門,為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示警章第二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即(則)死

◎鑒察章第三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積善章第四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善報章第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諸惡章第六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見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嬌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見他富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她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抵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狹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

◎惡報章第七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計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又妄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譬如漏脯救饑,鳩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指微章第八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

◎悔過章第九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力行章第十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感應篇


◎明義章第一
i.htm   

aul2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